骑行游记

下一站,川藏北(八)莲花宝地

第二天早上,确切的说,我们是被冻醒的。从帐篷里钻出来,犹如进了一个巨大的冷藏室,到处是湿漉漉的,草木和帐篷上都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大家陆续起来了,对面山坡高处也亮堂起来,清晨的阳光已经开始洒在山谷上。

我们跑到林子里的河边,用冰凉的河水洗漱完毕,胡乱塞了几口饼干。天冷得厉害,我和胖子决定活动活动身子。正好看见萨宾娜从帐篷里钻出来,我们就装模作样地打起了太极拳,向她炫耀起我们中国的绝技来。可惜我们学艺不精,才起了个式,抱了个球就不知如何接下去。妞在一旁出点子:“快,第八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第一节……”一听到这口号,我们条件反射般地抬起手、踢起腿来,动作娴熟,一气呵成,一边做一边忍不住大笑。要说这套操,咱可是练了十多年啊。无他,但手熟尔!萨宾娜被我们煞有介事的动作逗笑了,惊讶地说了声:“啊,是体操啊。”

温泉

才走了几百米,就发现路边崖壁上涌着有几处泉水,过来一看,热气腾腾,一股硫磺味。“有温泉!”我们兴奋地喊了起来。试试水温,竟然十分烫手。我们拿出毛巾,小心翼翼地在水中浸浸,洗了个充满怪味的热水脸。

搭了帐篷

雪山

两公里后,我们看到了山间一块平坦的草地,搭了帐篷,挂着经幡,一条宽阔的土路从草地穿过,伸向远方的山谷。山谷尽头,一座高耸的雪山直插云霄。原来这亚拉雪山的入口离我们昨天的宿营地如此之近,早知道,我们就应该到里来搭帐篷的。

雪山气势十足,路边停了好几辆自驾的车,游客们贪婪着拍照留影。一位摩托骑友从山上下来,和我们聊了几句。他说:“现在山上的树叶都开始变黄了,要是晚来半个月,这地方就漂亮了。”

雪山

往山上走,茂密的树林越来越矮,颜色也开始变得斑驳,有墨绿、有浅黄、有暗红,看起来这大山已经感知到秋天的来临。路边一位穿着藏服的老乡正在等车,我向他喊了声“扎西德勒”,他一脸茫然的看着我,没有任何表示。还没有进入地道的藏区的么?我心里疑惑着。

事实上,丹巴的人,不管是藏族还是汉族,都称八美、炉霍一带为“关外”。这个“关”,大概就是指疙瘩梁子。以疙瘩梁子为界,东、西两个方向的藏族民俗风情差异很大:东面的藏民由于身处汉藏杂居地带,其生活方式已经比较现代;而西面的藏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古朴的藏民族习惯。也就是说,只有翻过了疙瘩梁子,才算从文化上进入藏区。

耗牛在路边吃草

靠近山顶的时候,植被已经由灌木变成了矮草。坡上牦牛点点,悠闲地低头吃草,有几头不安分的,踱着步子横过马路。棚子旁的藏民招呼我吃烤肉串,我只说在下面已经吃过了。问他们垭口还有多远,他们指了指前方,说拐了弯就是了。

垭口上平坦开阔,飘着经幡,立着铁架,还住了好几户藏人。藏族汉子牵着大马,在散步的游客间招揽生意。伊娃夫妇早就到了,正摊开帐篷在太阳下晒着。我取下眼镜,发现天空湛蓝,阳光格外刺眼。

合影

伊娃提议我们拍个合影,我们就找了块空地玩起了自拍。人有点多,伊娃拿着相机,也不管人头装没装下,咔咔咔就是一顿猛按。之后我们又拍了一群人跳在空中的照片,这是伊娃夫妇的惯例:他们在全球骑行,每到一处,便要和当地的人们一起拍腾空而起的照片。后来,我在伊娃自己建立的网站“单车上”(http://on-the-bike.ch/cycling/)看到,他们腾飞的身影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戈壁、沙漠、草原、公路……其中也包括我们这天在疙瘩梁子上留下的精彩瞬间。

路牌

胖子的刹车出了问题,调了几回,总算坚持到山脚。到惠远寺路口时,我们注意到头顶上密密麻麻的路牌。连不懂中文的伊娃都看出来了:“这么多牌子,写的都是一样的意思。”从这个路口往旁边走几公里,就可以到达惠远寺。这座寺庙在藏区影响很大,是当年清政府为帮助七世达赖躲避战乱,专门拨款修建的宏伟大寺。寺庙建成以后,雍正皇帝钦定寺名,亲书匾额“惠远寺”。此地人杰地灵,附近还诞生了十一世达赖喇嘛。

店家小妹妹

进了镇子,我们先找了一家川菜馆吃饭。前门站着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一度被我们误认为是混血儿。桌上,我向伊娃夫妇介绍了南线的一些情况,虽然那还是两年前过时的信息。

喇嘛宫

下午天气突变,阴云密布,寒风阵阵,还下起了小雨。我们休整一番,和饭店老板聊聊天,见时间差不多了,便打着伞,叫上老外们,朝镇子外的寺庙走去。妞联系不上喇嘛大哥,我们只好在雨中自己摸索,进了寺庙。寺庙修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僧人倒没看到几个。我们来到大殿,见门边的木梯旁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鞋子,楼上还传来了嗡嗡的念经声,心想原来人都在这里,便也脱了鞋,踩着光滑的木梯上了楼。

正在上课的喇嘛

二楼是个宽敞的大厅,立着密集的木柱,柱子上画着色彩斑斓的图案。一群身披绛红僧袍的小喇嘛正盘腿坐在地上,跟着喇叭里播放的低沉声音一起诵经。人群中站着一两个长者,想必是他们的老师。我们虽然放慢脚步,却还是吸引了不少喇嘛的注意。他们纷纷回头,好奇地打量着我们。我们怕破坏了课堂的秩序,赶紧走到他们身后,学着他们的样子席地而坐。    

念经声雄浑低沉,滔滔不绝,我们虽然什么也不懂,听得也饶有兴趣。这些喇嘛年龄参差不齐,从四五岁到十七八岁都有。大点的孩子还能专心学习,小的只怕是连认字都没学会,坐在那里心猿意马。老师在人群中踱步,静静地看着他们,毫无责罚之意。我告诉伊娃夫妇,最了表示尊重,不要用相机拍喇嘛,可自己却实在没忍住,偷偷拍了一张。妞半蹲着挪到前面一个萌萌的小喇嘛身边,和他聊起天来。小喇嘛旁边坐着一位老者,也加入了他们的谈话。转经筒

出了大殿,我们撑伞往外走。我告诉身边的萨宾娜,这座寺庙明显带着内地的痕迹,还能看到雕龙石壁和石狮。这些装饰在藏地的寺庙是很罕见的。走出大门,我们又进了旁边一座四四方方的建筑里。天井里立着一个硕大无比的金色转经筒,足足有五六米高,不知要有多少壮汉才能推动。可惜外面的玻璃门上挂了大锁,无法走进去瞻仰。围绕在它四周的是一圈转经廊,廊里立着两排彩色大经筒。我们几人排成一串,依次推动经筒下的把手,顺时针沿着转经廊绕了两圈。

俯瞰

回到镇上,我们又带老外们逛了逛超市和菜市场,补给了一些食物。藏人看见萨宾娜,一个劲地喊着“扎西德勒”。我告诉她:“你要入乡随俗,也要跟人家喊‘扎西德勒’。”她笑了笑,看来是还没学会这个词。

路上,我们谈笑风生。伊娃说:“你们是很有意思的人,挺喜欢你们的,我讨厌那些一本正经的人。”胖子听不懂“一本正经”这个词,就问我他说了什么。我说:“他说他喜欢你这吊儿郎当的样。”

回到饭店,离吃饭的时间还早,我们就坐在桌子边聊天。我们和老外们聊起了各自的生活,向他们吐槽:“中国女孩喜欢有钱的男人,在中国,没车没房很难娶到老婆。可是中国房价太高,买房子太难了,不比你们瑞士,那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地方吧。”伊娃说:“我们那没那么富裕。有钱人多,不那么有钱的也很多。贫富差距太大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一的人手里。”噢,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都说万恶的资本主义!    

"我和萨宾娜没什么钱,”伊娃接着说:“但我们不觉得钱有那么重要。我们一起骑车、一起旅行,每天都感觉非常快乐。”我说:“你们外国人啊,随随便便一搞就是个环球旅行。我们中国这样的人太少了,你要是在我们这里,绝对是个传奇。”

"是个什么?”

"传奇啊,传奇!”我连说了两遍。

他居然听不懂“传奇”这个词。

萨宾娜一直用pad回复着她的电子邮件,那些邮件,是世界各地的朋友给他们发的。因为一路奔波,她已经好久没有回过邮件了。伊娃拿出电脑,与我们分享了他在途经各国拍下的照片和各种精彩的旅行故事。他的电脑桌面,是塔吉克斯坦一座巍峨的雪山。雪山下,一条崎岖石子路通向远方,路上,是三个骑车人孤独的背影,中间那人是萨宾娜,两边是他们的两个中亚朋友。

"那你在哪里?”我不解地问伊娃。

"你傻啊,”胖子抢先答道,“他在拍照啊!”

《下一站,川藏北(预告篇)另一条川藏线》

《下一站,川藏北(二):隧道里的大泥潭》

《下一站,川藏北(三):穿山涉水走天涯》

《下一站,川藏北(四)大山脚下的火锅》

《下一站,川藏北(五)巴朗山》

《下一站,川藏北(六)嘉绒藏族的婚礼》

《下一站,川藏北(七)有朋自远方来》

责任编辑:Max

本文来源

上一篇:下一站,川藏北(七)有朋自远方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