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专栏

魔力磨房200KM——探索万人骑行活动的诞生奥秘!

魔力磨房200KM

磨房200KM是华南地区参与人数最多的骑行活动。在今年11月2日,BIKETO记者有幸参与了活动报道,亲身看到车山人海的壮观画面。在2014年采访那么多的比赛活动中,不少主办方都竭尽全力召唤人气,比如提高奖金的额度、扩大获奖人数、邀请明星职业车手、与央视等大众媒体合作等。有些赛事活动推广得到了成效,几千人参与比赛,活动人气浓郁;有些收效甚微,只有一两百人参与,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很可能在下一年就不复存在。

磨房200KM在经历了六年的发展,每一年的人数都在快速增长。由车友发起的小众Party,发展到声势浩大的万人骑行活动。参赛名额一开放,5分钟内被抢劫一空。磨房200KM作为一项公益骑行活动,不分名次,没有奖金,也没有明星亮相,却得到众多车友的爱戴。它的魔力何在?对于其他还在苦恼着人气、传播效果的赛事活动的主办方来说,他们能从磨房200KM活动身上学到什么呢?

BIKETO记者在2013的活动统筹人禅姐的帮助下,用了两周的时间采访了历届磨房200KM历届主要筹办成员,从磨房200KM的诞生到其未来发展,进行了一次详尽的采访,去探索一项万人骑行活动的诞生奥秘!

魔力磨房200KM

关于采访对象:

本次探秘采访的对象是历届磨房200KM的主力筹备成员,从第一届活动至刚刚结束的磨房200KM河源篇,BIKETO记者有幸能与他们一一详谈。首先,明确一点是磨房200KM并不是属于磨房网站所属公司的资产活动,他们是一群在磨房社区自行车板块的版主和其活跃车友自行组织的公益骑行活动。他们并不是专职去从事磨房200KM的组织工作,这只是他们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他们还有自己的工作。

白芷——经营自行车店,第一届磨房200KM的创始人

阿金——国有企业员工,前三届活动主力筹备成员

Boyboy——经营自行车店,第二、第三、第五届活动组委成员

老遇——退休人士,前三届活动主力筹备成员,第四届活动顾问

塘主——国有企业员工,惠州登山协会成员,磨房惠州板块版主,第四届活动统筹

禅姐——大学职工,磨房自行车板块版主,第五届活动统筹

8哥——经营服务性生意,河源户外协会成员,磨房河源板块版主,第六届活动统筹

磨房200KM的诞生记:

活动的创始人——白芷是一位骑行爱好者,在创办磨房200KM之前还爱好参与自行车比赛。但因为08年生孩子的原因不能再参加比赛,于是在09年于磨房社区发起了这项骑行活动。磨房200KM的活动原型是来自于香港“单车之友”组织在2007年在惠州举行的200公里活动。因为当时国内还是这样长距离的骑行活动还是比较少,于是白芷产生了在广东组织类似活动的想法。

首届活动的路线是从三水出发至封开,费用采取AA制的形式,大家平分食宿和交通的费用,大概每人的需要的费用为400元左右。当时参加活动不到100人,大部分来自深圳,最后成功完成200公里的也只有27人。

那天晚上,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一起吃饭,当时还有一个特别的时刻。那一天刚好是白芷孩子一周岁生日,大家还为他孩子庆生。因此磨房200KM对白芷来说也是有特别的意义。

第一届磨房200公里合照

第一届磨房200公里参与活动人员合照

磨房200KM的发展:

磨房200KM经过6年的征程,他们都已经走过了哪些线路呢?

第一届磨房200公里

2009年——三水至封开

第二届磨房200km

2010年——忠信至惠州

第三届磨房200KM

2011年——阳江至珠海

第四届磨房200KM

2012年——惠州

第五届磨房200公里

2013年——深圳至汕尾

第六届磨房200KM

2014年——河源

磨房200KM的第一届是不足100人的小型车友大派对,但随后每一年参与人数都以翻倍的速度在增长。在2013年升级为万人参与的骑行运动,而在今年规模还在继续扩大,报名名额也是一开放便被一扫而空。

从组织方面说,磨房200KM也是不断演变当中。第一届磨房200KM纯粹是车友的大派对,车友采取AA制方式,平分交通、食宿、后勤车等费用。到了第二届,运营模式的雏形渐渐呈现,活动组委开始转为服务的角色,只收取报名的费用,提供车友保险和一些路上安全保障服务。而骑行路线、住宿和交通只给车友提供信息服务,不再统一解决。车友有更大的灵活度,同时也减轻组委的工作。从第二届开始,活动开始引入部分来自车店的赞助,用于制作纪念骑行服等。在第三届,在报名方面开始引入了团队报名,让20个车友成为一队,每一队设一个队长收尾。以团体方式进行管理,再进一步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在这一年,人数增加了3倍,达到了3000多人。人数的激增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同时酝酿着变革。

刚开始人数比较少,纯属于车友私下组织的大派对。但在口口相传的作用和车友对长途骑行的需求和渴望下,参与人数不断增长。庞大的骑行团队,已经不能使它继续作为一个私人活动。磨房200公里成为公共性的骑行活动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庞大的参与人数,政府已经不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磨房200公里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也是它持续下去必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第四届统筹塘主介绍说,当时磨房200公里已经进行了几年,在品牌如何发展、怎样定位、如何推动自行车的发展上存在争论。在磨房200KM来到第四届的时候,决定将其推倒重来。在前几届,都是由白芷、阿金、老遇等几位车友组成的组委组成的活动。从第四届开始,活动由磨房骑行板块的版主接手,并且由承接活动方的城市组建筹办委员会去组织活动。这样的做法,首先有利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惠州第四届磨房200公里的活动,是活动首次得到了政府的红头文件支持。其次,由于磨房200公里参与人数越来越大,需要的工作人员和义工数量也越来越多。通过当地自建组委,可以减少原来组委从深圳出发到其他城市考察的差旅费用。而当地组委也可以更方便对其工作人员和义工进行培训,和与当地政府沟通,体现本地化管理的优势。在采访过程中,众多采访对象都认为这一年是磨房200公里历史上的转折。

第四届磨房200公里开启其活动的新的征程。活动开始注重打造其品牌,如第五届统筹人禅姐所说,2012年开始他们提倡将磨房200公里打造成有生命力的活动——“协助每一颗自由的心实现远行的梦想”。活动开始打造统一的视觉设计,而我们熟知的《骑行护照》也在2013年第五届磨房200公里活动取代了以往的签到卡。磨房200公里向着更成熟的模式发展。

骑行护照

如何筹备一届好的骑行活动?

在与历届的磨房200公里的组委和统筹人采访的过程中,虽然他们会有各自的观点,但有两点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一个是路线的选择原则;另外一个是安全保障问题。这两个维度可以说是办好一次大型骑行活动的基本原则。

磨房200公里已经是上万人的骑行活动,因此在路线选择上首先要定下来的是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首先要设在空间比较大的地方,便于参与活动的车友、各自车队和俱乐部的后勤车疏散。同时,起终点周边要有比较多的旅馆,可以为上万名的车友提供住宿。选好了起终点后,就要选择骑行的线路。在骑行路线方面,又要综合考虑几个问题:车流、风景、后勤车通行、还要有一点骑行难度。由于磨房200公里其名字就定在了200公里的骑行距离,因此具体的线路的长度需要很接近这个数字,如果误差大约5公里,很可能就会引起车友的不满。在中国,没有一条十足完美的骑行公路(车流少、风景漂亮而且还有点小挑战),而磨房200公里虽然已经得到政府的支持,但考虑到车友完成时间差距比较大,所以完全封路并不合适。因此,在整个路线设置上只能在国道和乡路穿插来走。乡路虽然风景好,车流也少,骑行体验会更好,但乡路一般都是狭窄的道路而且路面保养也不很理想,因此救援车、保障车跟进就比较难。而国道方面,虽然保障车能及时跟进,但是车流会较多,风景也一般。因此只能选择国道和乡路穿插进行。

其实在线路选择上,已经提到安全保障的问题。救援团队和救援车能及时跟进是选择骑行路线的标准之一。建立一个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是每届组委的首要工作,也是要不断改进的工作。

在整个安全保障体系中,为报名的车友购买骑行保险是第一步。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车友有保险,究竟会不会用呢?不只是自行车领域,其他体育项目中,不少参与市民购买了相应的体育保险,但是遇到意外的时候,却还是只会找组委会和政府麻烦。而磨房200KM除了帮助车友购买保险,还在其线上平台大力宣传万一出现意外后,如何向保险公司进行理赔的信息。这样的宣传工作,一方面帮助车友获得保险理赔的知识,另一方面则加强车友运用保险的意识。通过这种办法,最终实现将赛事的风险交给保险公司,使得政府和组委都有信心持续把磨房200KM进行下去。

但是保险只是意外出现以后,亡羊补牢的做法。活动要持续进行下去,需要尽量避免意外,以及意外发生后尽量减少伤害。磨房200公里从第三届开始进行团队报名,而到了第四届惠州的活动时,则明确只允许团队的报名。以团队方式参加,除了便于管理外,在安全保障培训教育上可以细化落实到个人。从第五届活动筹备的周期,磨房200公里利用前一届剩余的经费开展在珠三角地区的领队培训、义工培训和安全讲座。参与过领队培训的团体可以有优先的报名权。

活动前期要有安全培训,而活动中则需要有明确的安全保障团队和机制。以下是印在骑行护照上的应急流程图:

骑行护照应急需知.jpg

根据今年磨房200公里的统筹人8哥介绍,他们今年有两支救援团队共120人参加磨房200公里的救援计划。在义工管理方面,今年每10公里会设一个组长。当发现伤情的时候,义工将会报告给组长,组长再将情况通知给救援组长。救援队会作出及时的救援行动,并且联系就近的医院。在活动前,他们还会跟沿线医院联系,所有医院的信息也印在骑行手册上。

BIKETO记者在今年采访那么多赛事活动中,发现磨房200公里的义工表现是最出色的,无论是对活动的了解,还是服务的积极性,都是十分专业。从8哥口中了解到,今年的义工经过了两期的培训,分别是活动前一个月和活动前三天。按照县区在5片场地中进行,讲师都是参与大型活动的核心力量,拥有丰富的经验。而所有场地几乎都是由义工或当地政府机构免费提供,培训几乎不花任何费用。

另外,通信保障、政府沟通、视觉设计等都是筹备一届好的骑行活动重要元素之一。

山地救援队

他们心中磨房200公里成功原因:

关于磨房200公里成功的秘诀,可能不少搞活动、搞赛事的品牌和公司想知道的事情。但在采访完历届的组委,都没有得到一致的答案:

白芷:磨房200公里是珠三角地区车友的party,车友参与都很方便。

Boyboy:创始人的胆子比较大,在磨房200公里之前,距离之长和范围之大在此前都是没有的。经历了两届活动之后,团队有了经验并且有人力资源支持,可以把活动尽量壮大一些,宣传力度也增大。在整个宣传环节中,口口相传的力度最大,参加过活动的人觉得不错,跟身边的人宣传,从而把车友团队壮大。另外我们还使用了磨房自己的平台,在车店贴海报,而各地自行车协会也帮助宣传。而这近一两年我们还会用微信平台。不过这一切最重要的是车友首先要对长距离的骑行感兴趣。

老遇:车友爱好,适合广大车友需要。

禅姐:在磨房的平台上,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做公益的活动,每次活动后我们都很快公开报表。而我们选择承办团队上都要求有丰富的大型活动经验,要有感染的能力,让人觉得是很棒的活动。

而在过去六年的发展中,有没有一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呢?这是记者给所有的组委统筹的一个相同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都认为这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每一届都有着不同的意义:第一届的创办;第三届,运营雏形出现;第四届,磨房200公里的转折点,活动由磨房版主接手,并且开启每一年由不同的地区承办的模式,这也是首届活动得到了政府红头文件支持;第五届,磨房200公里视觉形象系统出台,骑行护照加入了磨房200公里大家庭,磨房200公里品牌更为完善。

六年磨房200公里的经验之谈:

从车友之间的小型party到万人骑行大型活动,对于参加了第一届活动的白芷、禅姐等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只觉得好玩和开心,但在短短的六年时间可以发展到现在的模式和规模已经超出了当时想象。

在谈到改进的工作,大家最多谈到的还是安全保障问题,还是有不少受访人提到了义工培训、政府沟通,通信保障和与救援团队的沟通力度,这是他们一直强调的事情。

也有受访人提到了管理模式的问题。因为从第四届活动开始,磨房200公里已经完全由版主牵头带动,每一届活动都由该届的承办城市自行组织组委执行工作。一些原来的老组委还是担心他们虽然有很大的热情,但是却缺乏经验。如何能让前几届的举办经验可以以滚雪球的方式交给下一届组委,在整个管理的结构上需要日益地完善。目前来说,虽然最早的老组委已经不再参与磨房200公里的工作,但是像禅姐、塘主这些磨房版主组成的磨房200公里总部还是会对下届举办城市进行监督和管理,把过往的经验传递下去。

其实由磨房版主接手之后,磨房200公里还有一个转变,那就是它将会尽量在一个城市举行。刚开始的活动都是一个跨城市的骑行活动,但当时活动还算是车友自行组织的骑行活动,规模还不算太大。但由于第三届活动人数有大幅度的上涨,活动的进行需要获得政府的许可和配合。而在版主接手后, 在第四届惠州活动获得了政府红头文件。在第五届活动,禅姐策划了从深圳骑到汕尾,不过禅姐说自己没有想到的是因为骑行路线跨市,途中的几个城市都不能单独发出红头文件支持活动,组委需要得到省政府的批文。但由于当时时间紧迫,没有能及时拿到红头文件。那届活动只能在获得几座城市默许下,静静完成。得到这经验教训后,禅姐认为这样的大型活动还是最好在同一个城市进行。

除此以外,还有环保的问题。骑行作为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也是成为磨房200公里历届口号都会体现的元素。但是随着参与人数的增长,不仅降低了安全保障的系数,它也同时增加环保难度。车友吃喝完一些补给品还是出现了乱扔垃圾的现象。这也是会严重影响活动和车友的形象。而今年在补给水方面,在每个补给点使用的都是桶装水,车友需要用自己的水壶来装水,这也消灭了塑料瓶垃圾。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车友的环保和卫生意识。

魔力磨房200KM

对于磨房200公里的未来:

在看过BIKETO今年的报道(点击查看),我们看到车山车海的画面。磨房200公里从第五届开始,参与人数已经超越了1万人。但这样的发展规模,其实都不是各位历届组委所想看到的。因为这样庞大的骑行人数,给活动安全系统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也降低了骑行体验度。白芷表示,大家来参与磨房200公里是来骑行,而不是看人头推车的。因此,她在去年磨房200公里活动中,还呼吁车友不要都挤在起点出发,鼓励他们中途选择加入。

在参与人数上,历届组委普遍认为5000人左右是比较适合的数量,这在运营成本、服务质量乃至骑行体验方面都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状态。不过,以现在规模加上还在持续发酵的口碑效应,倘若规定这样的参与人数,可能有三分之二想参加磨房200公里的车友会被拒之门外。这也加剧了车友空降和尾随的可能性。因为空降车友本身没有保险保证,人数也会出现不可预估性,这都可能导致情况更不可控。

那么如何降低人数,有老组委提出要继续提高参与活动的门槛;也有提出“双城记”的想法,在同一天两个或者三个城市举办磨房200公里,分散人流.

除此以外,今年河源统筹8哥也提出了两个构想:增设体验组(不需要完成全程),增加全民参与热度;跟当地旅游景区合作,让大家在一些风景漂亮的骑行。骑行范围方面在“骑遍广东”以后也不排除到全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骑行。

魔力磨房200KM

记者采访札记:

磨房200公里发展到今天,已经达到很多赛事活动公司梦寐以求的活动效果。正如创始人白芷所说,这个活动已经不需要宣传,已经不需要更多人来参与,只需要把该做的东西做好。

磨房200公里成为万人骑行活动的原因,记者大致可以归纳成几点:磨房固有的活跃户外活动线上平台;车友渴望用自行车挑战自我的内心;良好的骑行体验;口碑效应引发的从众行为。

而一群新老组委坚守将磨房200公里以公益骑行活动的作为定位,则是让磨房200公里可以持续走下去。因为公益的定位,筹备活动的人能始终都能把活动的品质放在第一位,同时也使它在车友心中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活动初期的时候,是各位核心的车友自己掏钱去探路、勘察路线;而当活动渐渐红火起来的时候,他们采用了预算管理的办法,从活动开始的时候计算需要的资金:报名数量预估和报名费收入、运营成本和需要通过赞助筹备的金额。而活动剩余的费用则用于来年的探路和公益讲座。

虽然它的定位是公益的活动,但对于举办的城市来说,实际上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除了车友50元的报名费以外,车友进入一个座城市参与活动还会对餐饮、住宿等方面进行消费。如果以车友平均500元的消费来算,承办城市将会在一天时间内得到500万以上的GDP收入。而当中经济收入不高的农村,也可能因为这场活动而得到额外的收入。在河源磨房200公里期间,义工会跟沿线的农村居民说当天有这个活动,居民可以预先准备饮用水、食物向车友提供和销售。

白芷当年创办这个活动的时候就是只想把这个活动变成车友的Party,车友只需要享受骑行,以及与其他车友交流的机会就好。事实上也是这样,记者在活动中与很多参与活动的车友进行交流,问他们能参与磨房200公里的原因。他们并没有提到风景,也没有提到路线,但不约而同地表示能与那么多人完成200公里的骑行,觉得很棒。或者如此纯粹的想法,就是磨房200KM持续生命力的来源。

活动往届历史图片来自磨房论坛

责任编辑:Nel

上一篇:【陈主任解说】7年公路世锦赛大组赛精华回顾

下一篇:[特约评论]戴珞: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自行车赛?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全部
  • 新空旷ID 2015-11-03 23:52

    写的挺好,非常专业。

    +1

    0
    回复
    举报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