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评测

Specialized S-Works Tarmac SL4 Di2评测(图文)

与去年的SL3相比,Specialized在最新的Tarmac SL4中多注入了些许舒适性,但它仍然是一台刚性和精确性惊人的机器——当然还是非常轻。赛车手肯定会喜欢它,不过那些视整体性能高于一切的发烧友可能不会考虑。

骑行感受与操控性:超精准、超灵敏,配合一定舒适性和稳定性

S-Works Tarmac SL4的主要特征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底盘刚度,而不只是通常的五通变化。传动效率异常的高,冲刺、爬坡都非常理想,但其优势绝不仅限于此。我们骑过那么多车,很少有哪辆车能让人从头到尾感觉收放自如。

当你站起来猛烈摇车时,车架整体的抗扭刚度是令人感受最深的,即使是更微小的命令它也可以探测得到。这样想:稍微软一些的车在你的输入和反馈之间都有一个“过滤器”,S-Works Tarmac SL4就没有这种东西。

操控性整体来说是相当精准,不过考虑到这辆车的竞赛角度,操控性更主要说的是转动车把时感觉,因为你确信无疑这辆车的动作会如你所愿。

正如预期的那样,车的硬度和效率等级与同类最佳的舒适性并不匹配,不过作为一辆专门的比赛自行车还是相当不错的。它可以很好应对高频道路震动,不过大点儿的颠簸会让身体不舒服,特别是长时间骑行之后。

超强的硬度还意味着S-Works Tarmac SL4不能像其他更舒适的车架那样很好地在不完美的路面上行驶或过弯,好在五通比较低(我们测试的52cm车架五通落差为71.5mm)降低了重心,弥补了一部分缺陷。与更活跃的车子相比,Tarmac SL4缺少弹性会产生一点僵硬感,不过前者虽然弹性相对大一点,但是却更容易产生操控上的偏移。

S-Works Tarmac SL4非常轻,52cm的测试车不含脚踏只有6.64kg(14.64lb)——考虑到使用了Dura-Ace Di2电子变速系统,这个重量还是不错的,Roval轮组很轻,但还不是最轻的。

上管和下管围绕着锥形头管,为前三角提供更大的抗扭刚度,下面的轴承直径缩小到1-3/8in,比SL3提供更多舒适性

车架:轻、硬、形状多样

看看车架的规格你就知道为何S-Works Tarmac SL4的前三角如此坚硬了。Specialized将头管下端的直径从1-1/2in减小到1-3/8in,减轻了几克的重量,但是相连的两根管却比以前粗壮了很多。

下管从五通处的55mm逐渐增大到头管处的66mm,上管在把立的位置最粗,达到62mm,部分包裹头管,为关键部位提供更多支撑。如果对图纸上的数字没什么概念,想一想前叉叉冠位置也只有85mm,或者比一比你自己那辆车的这些数字,就知道了。

除了座管由圆到方的形状外,S-Works Tarmac SL4车架管型主要为卵圆形,不过后上叉部分是扁平的。小制造商长时间以来一直用圆形管招揽顾客,而一些大厂商早就已经采用了更狂野的形状,现在来看,整个行业基本已经达成一致。

S-Works Tarmac SL4车架的其他细节包括:特别的管状碳纤维钩爪,非常整洁的内部走线设计,可以使用机械或电子传动系统,Specialized独有的OSBB超大五通——本质上是压入式 30的一种变体。

过去人们批评Specialied顶级车上的图标太多,现在2012年的黑白色的S-Works Tarmac SL4则朴素了很多。轮组上除了巨大的“Roval”图标外(我们稍后介绍),只剩下黑色的双纹理哑光黑底色上面有一些简单的白色“Specialized”和“S-Works”图标——也许仍不算少,但还算合理。

一个令人惊异的地方就是Shimano Dura-Ace Di2电池的安装。Specialized并没有在车架上留出电池的位置,而是使用标准的电池盒,固定在下管水壶架下面。电池盒下边缘使用低级的扎带绑在下管上——以我们来看,按照这辆车的旗舰地位和价格,这样的处理有失水准。

我们这辆52cm的车架实际重量只是920g(含座管夹、尾钩和水壶架螺丝),全碳锥形前叉仅重310g(180mm竖管,不含花芯)——数字胜于雄辩,想到异常硬朗的底盘,更令人印象深刻。

Specialized,对不起,对于一辆$11,000的自行车,我们真的希望能看到使用比扎带更高级的东西来固定电池盒

装备:超棒的Dura-Ace Di2电子变速,轮组一般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Shimano Dura-Ace Di2电子变速的卓越性能,这里不再详细叙述。后变速无可挑剔的精确、顺畅,尽管没有使用Shimano的超硬牙盘,前变速依然出色。刹车性能也是一流的,牢稳、灵敏的刹把手感,强劲的刹车力,还有非常好的调制能力。

Specialized用自己的配件装配在S-Works Tarmac SL4车架上,不过也都是顶级产品。碳轨Romin Pro车座不但非常轻而且特别舒适,FACT碳座杆有些臃肿,调节也有点麻烦,但是依然轻而结实,半解剖式碳纤车把很好地补充了车架的硬度,对此,Specialized自豪的称之为多用途弯把。锻造铝制把立并不苗条反而粗壮,通过Specialized的变径系统方便调节角度——绝对配得上车架。

上一篇:好与不好:我眼中的GARMIN EDGE500(图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推荐骑客

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