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门

自行车从军史话(图文)

随着2003年瑞士自行车部队在改编中被撤消,军用自行车的历史也不得不画上了句号。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机械化部队”,自行车部队以独特的“身世”永载世界战争史册。我国是自行车大国,相信广大读者都愿意了解一下自行车那不同寻常的从军历史。

早期的自行车及其军事应用

18世纪未到19世纪初期,有些国家开始流行一种奇特的交通工具——二轮脚踏车,在纵向排列的两个轮子上安装木架,人骑在上面蹬地前进。关于这种交通工具的最早发明人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巴登(现在的德国)人卡尔·冯·德莱斯制作了一辆靠人力蹬地前进的二轮车,取名“小马驹”,并在1818年取得“小马驹”二轮车的专利。此后,他为自行车的推广竭尽全力,被称为自行车之父。

冯·德莱斯在推广二轮车过程中接触到了各地有权势的人,其中包括军队的高官,所以出现了探索“小马驹”二轮车军事应用的动向。从那以后,“小马驹”在欧洲的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许多发明家还试图对“小马驹”进行改进。19世纪50年代,更出现了靠制作仿制品赚钱的人,结果非法复制品比正版的还要多,马·德莱斯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利益,终于在失意与贫困中离开人世。

“小马驹”二轮车时速十二三千米,在当时特别适用于侦察、传令和邮件配送等业务。可是,由于车轮是木质辐条、铁质轮圈的原始构造,木质的框架复杂沉重,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震动得厉害,而且连车闸都没有。因此,军队和政府渐渐对其失去了兴趣,结果它被当作了满足上层阶级嗜好的乘坐物和运动工具。 

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德国和法国(也有说是英格兰)的发明家相继发明了脚踏板自行车,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实用性迅速增强。到了1 9世纪未期,使用放射型辐条的车轮、橡胶的实心轮胎及金属制作框架的自行车悉数登场,已经有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1870年左右出现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普通型自行车,即所谓的“不倒翁”自行车,使自行车从上层阶级的玩物逐渐变成普通的交通工具。由于普通型自行车人气旺盛,还没有脱离家庭手工制作阶段的自行车产业进入大量生产阶段。

自行车实用性增强后,军队再次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世纪60年代后半期,许多国家的军官们都想得到用于传令和侦察的自行车,其中也有的部队为指挥官配备了自行车。在意大利军队,据说每个连队都配有4辆自行车。

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自行车传令应用于实战,并证明了它的价值。此后,美国、奥地利、匈牙利、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国军队都相继正式使用了自行车。日本也在1892年由陆军中尉中岛廉直把自行车带进了军队,并在野外进行比较试验。据记载,中岛中尉发明的新式自行车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当时各国军队中使用的自行车多是前面所说的普通型自行车,配备在司令部或通信部队,主要用于传令。普通型自行车可以在平坦路面上以15~20千米的时速行进,颇具军事潜力。可是,那时的自行车缺乏基本的稳定性,也不能搭载货物。而且,当时可以空转的飞轮还没研制出来,脚踏板需要跟车轮以同样的速度旋转。这样,在高速行车时脚踏板就必须空转,不熟练的车手有扭伤脚的危险。由于很多自行车都没有安装车闸,在下坡时也存在重大隐患。

因此,虽说早期自行车已开始应用于军事,也只限于传令或侦察,意义不大。

现代自行车的出现

在普通型自行车堪称全盛的1879年,英国的劳森研制出用齿轮和链条驱动的自行车,还装上了车闸。与普通型自行车相比,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高得多,可以轻松地骑着兜风了,因此又被称为安全型自行车。它刚出现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了解。1885年,英国的斯塔利改良了安全型自行车,研制成功“漫游者”自行车,并在自行车竞赛中获得冠军。由于商业化进程顺利,人们对安全型自行车的看法才有了大的转变。

斯塔利继续改进“漫游者”,在1880年未确立了由2个三角形组成的菱形车架、前端稍微弯曲的前叉、直径相同的前后轮、用链条驱动车轮的现代自行车的轮廓。1888年,邓洛普把充气的橡胶轮胎应用于自行车;1896年,在行进中也能停止脚蹬的脚踏板研制成功。所以到20世纪初叶,现代自行车的结构已经完全成型。随后,“漫游者”在各个国家被仿制,逐渐淘汰了普通型自行车。以至在20世纪提起自行车就是指“漫游者”。

该车不久又被称为“道路明星”。“道路明星”型自行车具备很多优点,如能够搭载军事载荷;由于骑车姿势稳定,把步枪扛在肩上也能轻松行进,骑车进行突袭也就成为可能了。各国军队因而考虑将原有的自行车更换为“道路明星”型。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各国陆军都热衷于军用自行车的研制和自行车部队的建设,但对如何使用都处于摸索状态。所以,各国通过演习或远距离的自行车行军来探索自行车可能的军事用途。

当时正处于“发明的时代”,军用自行车设计层出不穷,甚至连接成蜈蚣那样能够搭载若干名士兵和弹药的十四轮车都有。可是,吸引军队注意的是小型折叠式自行车和配备机枪或轻型火炮的二人乘自行车。自行车专用的提箱、拖车也生产了出来,其中前置提箱和悬挂在前后车轮两侧的提箱是从骑马用品简单转换过来的,它们很快被推广到各个国家。

人们在设计军用自行车和相关装备的同时,也在研究自行车部队的训练和使用方式。自行车在传令和侦察中的优势是明显的,因为这些任务原来是由骑兵部队担任的,所以大多数国家自行车部队的战术和训练内容也都承袭了骑兵部队。自行车部队可看作是骑兵的变种,并作为骑兵部队的辅助力量发挥作用。

英国对自行车部队的乘车突袭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设计了一边乘自行车行进一边用枪射击悬挂的铁环或突袭地面目标等训练科目。对抗敌骑兵部队的战术也研究出来,英国的教学范例里还有诸如为了惊吓敌人的坐骑,把自行车倒置让车轮旋转这样奇特的想法。有骑着车或两脚撑地坐在车上射击的训练,还有背着折叠式自行车行军和射击的训练。当然官兵为了熟悉自行车的使用和维修,都很热心进行分解和组装训练。

综合来看,各国军队都想把自行车部队当作主力部队的前卫,虽然不能跟列阵的步兵部队相对抗,可是能在敌人崩溃时灵活而快速地追击;在撤退时可担任后卫。不管是前卫还是后卫,装备机枪或轻型火炮下车进行战斗被设定为自行车部队的基本战术。

布尔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1899年开始的南非布尔战争中,尽管敌对的双方都大量使用了自行车,但并没有像指挥官想的那样做出惊世骇俗的贡献。自行车部队只是执行了侦察、联络、警戒、小规模袭击等任务,但也在作战中积累了非常有意义的经验和教训。虽然布尔战争也暗示了自行车部队的前途,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关注。在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均有大量自行车部队参战,可是完全没有像战前设想的那样,作为主力部队的前卫或后卫投入作战。高唱“自行车万能论”的部分发明家和自行车部队的指挥官极为无奈;骑兵部队的指挥官也很无奈,因为开战前设想的那种两军步兵组成阵列处于胶着状态的大会战并没有发生,取而代之的是两军对峙的堑壕战,根本没有机会大批出动骑兵和自行车部队。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叶,被大吹大擂设计出来的各种军用自行车完全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特别是引人注目的三轮车类、前后或并列坐乘的二人乘自行车,也都让人们的期待落空。一战后,有菱形车架和直车把的“道路明星”型自行车和一部分折叠式自行车作为军事用途保留下来,而三轮车及二人乘自行车则消失了。

如在布尔战争表现的那样,自行车在执行侦察、联络、警戒、小规模袭击、运送伤员等任务时是极为有效的工具,自行车部队每天移动数十千米的设想在战争中得到了实现,乘车突袭或转动车轮以威吓敌战马也很实用。自行车部队因此从大队改编成了规模较小的中队,更适合快速的游击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各国盛行研究机械化部队,作为快速部队的骑兵部队对机械化很热心,积极引入侦察用装甲车、摩托车、跨斗式摩托车等。受骑兵部队的影响,自行车部队也加快了机械化进程,一部分自行车被改造成装有发动机的自行车(脚踏板与发动机并用),也有的自行车部队转而装备摩托车。 

到二战爆发前,自行车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道路明星”型是军用自行车中的主流,它和民用自行车相差无几。例如,二战中德军使用的TR—FA型自行车,除了在车架上安装武器的几个地方和没有链盒之外,其余跟民用自行车完全相同。链罩是用来防止裤脚或衣服下摆缠在齿轮或链条上的,而军人基本上都是穿着长筒皮靴或绑腿骑车,所以军用自行车都不配备链罩。

把民用自行车稍加改造作为军用的情况也非常多。军队驻地、航空基地、军港等处的自行车大多是民用型的改装。如盟军缴获了德国的配有座椅、用来带孩子的女用轻型车,便改装后在基地配用。但是改为军用也需要费些心思,特别是搭载各种装备的钩子、储物箱等。

前面所说的TR—FA型自行车,其使用手册上除介绍了机枪、反坦克火箭发射器、观测用的望远镜和三脚架、轻型迫击炮等装备的搭载方法外,在三角架上安装手榴弹储藏箱、机枪子弹箱、防毒面具箱、杂用箱等也有说明。后来还开发了两轮拖车样式的带拖车的自行车,伞兵部队中也有折叠型自行车。英军还开发出了伞兵部队用的折叠自行车,可由专用集装箱从空中投下。

差不多在二战中所有的战场上都能见到自行车活跃的身影。如前所述,以东欧各国为首的中小国家,自行车部队取代汽车化步兵编入了装甲部队,包括伞兵部队的几乎所有师团的侦察部队中都或多或少地配备了自行车。

德国在一战时就使用了许多自行车部队,在二战中更是为步兵师团的侦察大队配备了大量自行车,从巡逻到武力侦察都有广泛的应用。战线后方的警备师团和保安部队也都有自行车,特别是东部战线因为正面部队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扩展,若没有自行车的机动,就连巡逻也不可能。

德国的自行车部队在拜克兹地区取得了最显赫的战绩。盟军在话曼底登陆时,德军在该地区配备了数个自行车步兵大队,它们的灵活性、机动性让联军苦恼不堪。像布尔战争所表明的那样,自行车部队非常适合小规模的袭击战。在拜克兹地区,树木和天然障碍再加上复杂的地形,使得在该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很困难,对自行车部队来说却是理想的作战环境。德军的自行车部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让联军吃尽了苦头。

在太平洋战区,日军自行车部队的机动性发挥到了极致,在攻占新加坡等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被称作“银轮部队”广为宣传。日军自行车部队原本并不是专业兵种,而是为了弥补卡车的不足,用从当地征集的自行车装备步兵组成的临时部队。日军的自行车部队冲破车辆难以通过的小路,有时扛着车穿过密林以及山区,从联军意想不到的地方进行突袭,常使联军陷入恐慌。

读者朋友想必对于抗日题材国产电影中出现的自行车记忆犹新——汉奸、二鬼子们左手握车把、右手提着盒子枪,骑着自行车在乡村土路上耀武扬威……

从越南抗法战争到冷战结束

二战后,军队的机械化迅速发展,很多自行车部队被改编入摩托化部队、汽车化步兵或机械化部队。但是,在以游击战为主的非正规战斗中,自行车仍然是重要的运输手段。在越南抗法战争的奠边府战役中,就有大量的自行车运输队向山区运送武器和弹药,在“胡志明小道”上就活跃着许多自行车运输队。上面所说的都是把自行车作为运输工具使用,并不是用于战斗部队乘车行军。参加奠边府战役的自行车部队也差不多都不是骑车而是推车,所以有人说这与三国时的木牛流马用法差不多。 

匈牙利和芬兰的一部分边境警备队,以及挪威和瑞典的民间防卫部队也使用了自行车,但都随军队的现代化被缩编或撤消。只有瑞士例外,一直保留了自行车部队, 但最终也在2003年的改编中撤消了。瑞士军队装备的军用自行车是M93型,由著名的摩托车制造商神鹰公司生产。在菱形车架上安装了扁平手柄并装上日本制 造的7速变速齿轮。车架非常坚固,最大载荷超过100千克,而车体自重也达到了40千克。

随着瑞士自行车部队的撤消,军用自行车的历史不得不画上了句号。像以前日本的小型折叠自行车应用于军事那样,即使是现在也有不少人在寻求用于伞兵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的小型军用自行车。最近美国海军与Montagiew公司共同开发了战术山地机动脚踏两用车,命名为“伞兵车”,应用于侦察。这能不能算作是军用自行车“改头换面”后的新生甲军用自行车可能是命不该绝……

1938年的十月革命节红场阅兵式上出现的红军自行车部队

美军想让我(自行车)重返战场

二战中搭载着MG34机枪的德军TR-FA型自行车

“丑小鸭”初次露峥嵘

应该是200多年前吧,我那会儿刚出生,天生得又笨又难看,活脱脱一个“丑小鸭”:两个纵向排列的轮子是木质辐条加铁质轮圈,轮子上安个木头架,人骑在上面用脚蹬地带动轮子转动前进。因为没有车闸,我一转起来就不容易刹住,很不安全。那时候,我只是有钱人戏耍的新鲜玩意儿。

不过老天还算公平,虽说我生得丑却还是遇见了伯乐。19世纪初期,一位意大利军官慧眼识珠,看出我特别适合干些侦察、传令和配送邮件之类的活,遂向军队高层极力推荐让我参军。就这样,我第一次入伍,成了一个兵。但我的参战表现差强人意,最大的毛病就是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颠簸得厉害。很快,我就被军队除了名。我的第一次军旅生涯就此草草结束。

这让我感到很沮丧,随后便化悲痛为力量,抓紧给自己整装:安上了脚踏板,换装了放射型辐条车轮、橡胶的实心轮胎和金属质地的框架。还别说,经这么一装扮,马上就引来了仰慕者。我又入伍了!

这次入伍当兵,我可是抓住机会出尽了风头。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我轻盈如燕穿行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了传令任务,初次证明了我的军事价值。当时,普鲁士军队每个连队都配有4辆自行车。此后,美国、奥地利、匈牙利、英国、意大利等国军队都相继向我发出了邀请函。

当然,那时候我毕竟还年轻,有点“嘴边无毛,办事不牢”。首先,我胳膊腿还没长强壮,托不了武器装备,若是被放上稍微重点的东西,搞不好就会粉身碎骨;再有就是走路不太稳,康庄大道还行,如果路面坑坑洼洼,我就会左摇右晃,很容易摔个仰八叉。而最要命的是,我脾气不太好。当时可以空转的飞轮还没发明,这就要求我的脚踏板必须跟车轮以同样的速度旋转。而有些技术不熟练却要逞强的家伙非要骑在我头上,我一生气,就对他不客气,甚至扭伤他的脚。当然了,如果是今天肯定就不会出现这种事了。

“白天鹅”烈火中洗礼

经过近100年的成长,我终于从一只“丑小鸭”出落成了“白天鹅”:两个三角形组成的菱形车架坚固大方,前端稍微弯曲的前叉动感十足,直径相同的前后轮匀称协调,用链条驱动的车轮现代前卫。各式造型的我也相继降生,甚至还有像蜈蚣那样14个轮的“异形儿”。而在军队里最受宠的要数小型折叠式自行车和配备机枪或轻型火炮的两人乘自行车。真是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关于我的随身装备,也早有人替我考虑了。很快,我就有了专用的提箱和拖车。

水涨船高,我的军用系列更是为各国军队追捧,自行车部队也随之诞生。一边乘车行进一边用枪射击悬挂的铁环或突袭地面目标;自行车倒置让车轮旋转,惊吓敌骑兵;背着折叠式自行车行军和射击——这些全都是自行车部队所要进行的训练科目。自行车部队既能做主力部队的前卫,在敌人崩溃时灵活快速地追击;又能在己军撤退时担任后卫。而不论前卫还是后卫,其基本战术都是,装备机枪或轻型火炮下车进行战斗。

日渐成熟的我做事也更加稳重。侦察、联络、警戒、小规模袭击、运送伤员等作战任务,我都能很出色地完成。打起快速游击战,我更加得心应手。但现实总是很残酷,生存总是很艰难。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有菱形车架和直车把的普通型的我和一部分折叠式的我被保留了下来,而三轮车及多人乘自行车则被淘汰了。

到二战时期,我浑身披挂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机枪、反坦克火箭发射器、观测用的望远镜和三脚架、轻型迫击炮等,三角架上安装了手榴弹储藏箱、机枪子弹箱、防毒面具箱、杂用箱等,感觉都有点不胜重负了,不过没办法,全都是战争逼的。而经过这么一包装,我更是如虎添翼,越发受到青睐。差不多在二战中所有战场上都能见到我的身影。在东欧诸国,自行车部队取代汽车化步兵编入了装甲部队,包括伞兵部队的几乎所有师团的侦察部队中都或多或少地配备了我。不过,要检讨的是,二战中我也曾助纣为虐:加入了法西斯德国步兵师团的侦察大队,帮着德国大兵干了不少巡逻或武力侦察的勾当;还曾被日本兵骑在头上在中国土地上耀武扬威。

有望焕发战火青春

历史的车轮在一刻不停地区向前。二战后,军队的机械化迅速发展,很多自行车部队被改编入摩托化部队、汽车化步兵或机械化部队。不过,在以游击战为主的非正规战斗中,我仍然扮演着“木牛流马”的角色,做着运送武器弹药的工作。在当年的越南战争中,在“胡志明小道”上就活跃着许多自行车运输队。

但最终,时间的洪流还是把我赶出了战争舞台,随着军队缩编被撤销。到2003年,瑞士作为最后一个保留自行车部队的国家也将自行车部队撤销了。至此,我的军旅生涯画上了句号。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机械化”装备,我在战争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页。虽然自行车部队已经不存在了,但现在仍有人在寻求用于伞兵部队或快速反应部队的小型军用自行车。最近,美国海军开发了战术山地机动脚踏两用车,命名为伞兵车,应用于侦察。从这个苗头看来,我完全可能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成为重要的辅助装备。说不定有朝一日,我还能重返军旅、焕发战火青春呢! 

战争中的自行车

自行车闪电战

由山下奉文将军率领的登陆部队-第5师团、第18师团均为日军的精锐部队。其主力从宋卡、北大年等地登陆,而后向马来半岛西南穿插,然后沿西海岸向南推进。牵制分队从哥达巴鲁登陆,而后从马来半岛东海岸南下。两股日军在轻型坦克和空军的支援下隆隆南下,多数日军备有自行车。

12月11日,由英军希思将军指挥的印度第十一师首先和日军交火,尽管印度军队在数量有三比一的优势,但部队训练很差,装备处于略势,“军官与士兵的团结意识又几乎等于零”,所以这样一支军队与日军对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日军西路部队分队12月19日占领了槟榔屿上的英空军基地,消除了英联邦军队从印度、缅甸方向对马来半岛守军进行空中支援的可能性。西路主力沿西海岸急速南下。东路部队于1942年1月6日攻占关丹,然后向柔佛州前进。西路部队于1942年1月11日攻进马来亚首府吉隆坡,然后继续前进。

“失败的阴影象瘟疫一样在英军中蔓延,而且撤退很快就变得无法控制,越来越多的装备落在日军手中。日本空军可以在英国的机场装上英国的燃料往英国的阵地上投英国的炸弹。日本步兵骑着自行车紧紧追赶撤退的英联军,他们三人一排,又说又笑,好象是去看足球比赛。数以百计的车轮汇成嘈杂一片,溃退的印度军队惊恐万分,以为是坦克在追赶他们。”(马来半岛灼热的路面令自行车车胎很快爆裂,日军士兵干脆剥去橡胶胎,只用钢圈骑行,数千辆这样的自行车发出的响声确实有点象坦克。)

1942年1月下旬,英军增援部队运抵新加坡,其中包括英军第18师和50架飓风战斗机。由于马来半岛大部分已失守,前者已来不及运往前线;而由于训练和装备问题,后者在与零战的交锋中又一败涂地。1月25日,帕西瓦尔将军已下令向新加坡作最后的撤退。2月1日,英军炸毁了连接新加坡与柔佛州的一千余米长的海峡堤坝,新加坡成了一座真正的岛屿。

瑞士军用自行车

责任编辑:凌子

上一篇:自行车螺丝的基本知识(图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