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行车产业链信息网

人物访谈

WTB轮框及外胎设计者Jason Moeschler访谈

Jason Moeschler 1

Jason Moeschler以资深的单车业界资历进入WTB,他执着于将设计推向完美。过去11年间在作坊里的扎实经验,加上美国青年组XC冠军以及三度入选代表队参加XC世界锦标赛,加深了他在设计上的实力。三度Downieville全山地赛职业组冠军的成绩,证明他是一位了解设计原理并有能力在场上实际展现林道车实力的设计师。目前Jason是WTB的全球OEM行销经理,但是在WTB里,每个人都是多功能设定,职务往往不止一项。他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从概念到成品,主导外胎与轮框研发的方向。

Jason是这样解释他的工作内容:

Jason Moeshler 2

"我常四处游走,是个聆听者。我在世界各地旅行,听听人们的需要。然后将这些搜集到的讯息传达给WTB的生产单位,在单位里我们将新概念加注到外胎产品线中。如果生产单位提出有意义的企划书,我就接手下一步,也就是让使用者对这项计划产生兴趣,这批使用者包括外来的车友、WTB销售团队与WTB的消费者。启动新外胎计划,我必须整理出明确又易懂的需求目标,比如特定的销售需求,或是消费者的要求。一旦第一件样品产出,我要确保他们交到正确的测试者手上。我从测试者、消费者、销售团队、生产团队各方汇整回馈,判断我们是否做出了一项好产品。如果新的外胎有某些不足,我的工作就是设法将这些问题化为语言文字与设计师沟通,改进产品缺点。"

目前市面上外胎与轮框的规格我觉得有点过时了。从古到今,骑行者与楔型外胎(外胎与轮框咬合机制)已经角力了一百多年了。举个例子,现在的下坡赛几乎是被外胎所限制住了,因为外胎与轮框的制造商们,似乎还没有办法确定能制造出在短短六分钟的世界杯比赛中能完全正常工作的产品。相反地,越野机车比赛就不会有这些问题,这其中到底是缺了什么呢?

越野机车有引擎。他们不需要顾虑到底外胎跟轮框有多重,因为有颗引擎帮忙克服额外的重量。所以在越野机车,他们要胎有多重就多重,只要让胎能够稳固地与轮框结合,重量不是问题。但是山地车车手本身就是动力,没其他东西了。车手难以为了取得耐用度而牺牲重量,因为要考虑到踩踏也要输出动力。我自己不是下坡选手,但是从我的观察来看,顶尖的选手通常对重量很计较,会使用最轻零件取得优势。换句话说,他们用的零件很多都超出设定的功能。

再来看看我所使用与研发的轮框与外胎,他们已经经过超过15年的演进。WTB习惯在Downieville举办经销商新品发表会。Downieville的下坡路段以爆胎着称,在过去还没有现代外胎科技时,参加的经销商换装车胎的时间大概跟实际在路上骑的时间差不多。爆胎可能是蛇咬、外胎外翻或是胎壁割伤。我们需要准备充足的啤酒保持好心情。这些是所有外胎制造商无法避免的问题。直到最近在Downieville举办的Shimano XTR产品发表会上问题才有了改善,现场的车子使用WTB TCS无内胎外胎,配上XTR无内胎轮组与密封液。Shimano的场子有更多的参加者,发表会也持续了几天,而在这其中只发生过一次爆胎。这就是改进之后的最佳证据。

当然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如果你采用正确的无内胎设定,那大多数的爆胎状况可以避免。你觉得Weir、Cruz、Osborne、Riddle、Sternberg、Price与我骑车时会担心爆胎或是外翻吗?当然不会。

现今山地车界最大的争议是外胎与轮框相容性的问题。你如何能确定外胎与轮框能够完全相容?你的外胎安装简易,或是根本就是一场恶梦?你有办法打气进去将车胎充满?车胎里的气压随着时间过去慢慢减低?你需要100psi以确保外胎与轮框完全密合?外胎因为车胎过于压迫轮框而将它撑爆?如果消费者每天都要顾虑这些问题,那真是太恐怖了。更恐怖的是,消费者接受这些成为裡所都然的事实。抱歉,我无法接受这些外胎/轮框组合产生的外翻与破裂结果。每次看见有外胎翻出轮框,我就会不经摇头。今年Lars Sternberg在EWS ensuro赛里发生两次爆胎,但还是能骑着扁平的胎下山。怎么办到的?因为他使用ETRTO标准的无内胎系统。

WTB内胎设计

WTB的无内胎系统是少数能与目前主导外胎/轮框规格UST系统相容的设计。尤其是特殊的长方形胎唇边缘能与轮框结构紧密结合。

“准无内胎系统”,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准无内胎并不是一个标准,实际上并没有白纸黑字解释准无内胎外胎与轮框的规格。所以你会发现有很多准无内胎的产品彼此间的相容性不是很完美。外胎与轮框间密合的关键是ETRTO(欧洲外胎与轮框贸易组织)的技术手册。这个手册同样也主导了上述的越野机车车轮规格,或是每天开的汽车。我相信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可以接受汽车在路上开着,然后轮胎从轮框上脱落的现象发生。ETRTO的技术手册中有着对自行车无内胎的规范。如果山地车外胎与轮框照着ETRTO无内胎规范,这两者就可以易于安装、紧密结合,并且在骑乘时保持位置稳定,即便发生爆胎漏气还是如此。WTB的外胎采用ETRTO规范,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并没有自己的无内胎系统,就只是遵循了工业界的标准。我们的产品跟其他采用ETRTO规范的产品配合良好。你猜猜看,我们的产品无法与“非”工业标准规范的产品产生不相容的状况,那这要怪谁?

Q:你对宽轮框的意见如何?它有什么优点与缺点?

A:目前我们正在测试几种宽轮框,都比现在工业标准还要宽,19mm - 25mm内缘宽。我们对胎壁在宽轮框上的表现满意。整个胎感觉都不一样了,变得更好。最大的缺点是重量。你会想在轮子的边缘加上重量吗?碳纤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有会引发出另一个问题:你会想花大钱买碳框吗?还有另一个问题,现有的胎块设计需要再改良。现有的胎块设计并不适合超过27mm的宽轮框。因为这会让胎面太过方正。

轮胎设计

WTB令人惊讶开发中的中尺寸宽轮组。27.5寸的Scraper轮框设计与2.8寸外胎,这样组合使用会让整个胎的直径接近29寸,能与许多29寸车架相容。

Q:WTB最新的中尺寸27.5宽轮组与外胎是我有记忆以来,研发团队在这个领域如此创新设计的第一人。就我了解,WTB主要收益来源是OEM客户,这些客户大多严格遵守国际标准,不然就得面对昂贵的法律代价。这样的状况是否会变成促使WTB轮框与外胎开发规格,愈趋保守的ETROTO标准呢?

A:我花了很多心力将WTB重新拉回一个“创新者”的位置。我在公司低潮期时进入公司,当时产品开发的决策落在不适任的人手中。而这个问题解决了,你现在再看看WTB,希望你能看见不一样的气息。我很想给你看看正在研发的一些新东西,你肯定也会觉得很兴奋很骄傲。

就前面所提,我不觉得ETRTO无内胎标准是保守的。当正确执行时,ETRTO无内胎标准是唯一一种能让外胎留在Weir车上的标准。这就是这样简单。我相信偏离ETRTO标准就是造成今日外胎/轮框相容问题的原因。是的,27.5+并不是个ETRTO规范的尺寸。是的,27.5+很创新。但是我们对外胎与轮框的研发还是照着ETRTO原则走,以确保相容性与稳定性。

你其实搞错了,大多数OEM厂商并不遵照着ETRTO规范。大部分OEM厂商并不在意ETRTO。他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有时在讨论ETRTO规范问题时,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要太过冲动。因为我知道一步错就步步错,然后就得请律师了。在业界没有人会愿意因为外胎轮框的问题进法院。

Q:WTB长久以来在轮框材质上就是铝合金的支持者。现在WTB准备推出第一款山地车碳材轮框与轮组。是什么改变了想法?这款新的碳材框又与其他厂牌有何差别,值得让WTB推出?  

A:WTB已经测试碳质框好一阵子了。我们已经弄坏了总价数几千美元的碳质框。毋庸置疑,碳框骑起来真的比铝合金框好。同时也无可否认在任何一个周末的比赛里,你会看见多少被骑坏掉的碳框,尤其是在那种多岩砾的赛道上。有些下坡选手甚至想尽办法争取重量优势。碳框能让选手取得优势,它们更轻更硬,并且有更好的加速性。碳框让整台车感觉起来更好——直到框撞到路上石块,然后就爆了。

WTB 2015轮胎

WTB过去对如何制造出可靠的轮框材质有着“反碳纤维材料”的概念。所以看见Jason的车上装了WTB前期的碳材轮框时,我觉得很惊讶。

最近我逐渐把自己对碳材框的成见放下。在对的时机与地方,碳材框会是最佳的工具。当我(不是WTB)一开始反对碳材时,是因为测试人员都快被碳框搞得快气炸了。一旦你的碳框坏了,骑乘就马上结束了。Marco Osborne在Oregon enduro赛决赛时就是这样。用铝框撞击在石块上,通常不会有太严重的结果。铝框可能会凹陷,但还是可以继续骑。从这里学到什么?那就是在对的时机与地方才用碳框。

我希望能说WTB的碳框领先其他竞争者好几光年之远。但事实上是,如果给一个大块头用,又撞在石头上,结果可能是个爆掉的框,那他可能宁愿使用铝框。我能实在说的是,我们碳的框比CEN衝击测试标准还要强。我用上最好的钢丝座螺丝,堆叠方式与树脂也是独一无二,还有它遵照ETRTO无内胎标准。这个框有所有必需的特点,能成就一趟畅快的骑乘,它非常耐用。现在我成了行销人员了。事实上,我们必须做出能承受Weir、Cruz、Osborne与其他职业选手狠操的产品。这些选手促使我们开发出新的碳材纤维堆叠方式,变换不同的树脂胶料。这些框坚不可催吗?不。他们很强壮吗?是的。比竞争者的产品更强?是的。比铝材更强?不。比铝材性感?那肯定是。

WTB i25

Frequency i25轮框式WTB推出最宽的框,内缘宽度25mm。

Q:Trek引进了更宽的花鼓规格,我们也看见轮框越来越宽的趋势。这些看起来都是改进,却不是创新。你觉得轮框技术下一步大改进会是什么?

A:更宽的花鼓规格的确会让轮组更稳定,这是一项藉由增加Q factor所带来的改进。你可以使用非对称框,获得跟没有增加Q factor的花鼓一样的感觉。宽框会增进轮框与外胎的刚性。在使用宽框时,外胎所带来的感觉会有显著差异。外胎感觉起来会更坚硬,过弯时也比较不会外翻。但是宽胎却有重量的限制。我想在轮子科技的大改进应该是单车业界需要对外胎/轮框的密合规范先整合。你将会很惊讶地发现,外胎与轮框的表现会因为有着相同标准规范而大为增进。从那时起,我们才能再看下一步要走到哪,改进外胎与轮框材料,然后才是减低重量与增加强度。

责任编辑:凌子

本文来源

上一篇:完善产品拓展线上销售:BIKETO专访多伊特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