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行车产业链信息网

行业动态

[评论]传统VS智能 单车发展路在何方

传统VS智能 单车发展路在何方

最近关于传统单车与智能单车的话题讨论的异常火热,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似乎分别支持两种类别的人都能够找出对方的吐槽点。作为一位热爱骑行的网络媒体人,可以说也是游走在“传统”运动单车与智能概念之间,便想借此机会阐明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智能单车概念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提出,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意外。因为它符合了两个重要基础条件:其一是自行车行业发展的足够壮大和稳定,拥有足够多的骑友基数和足够丰富的现有产品;其二是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开发和普及,扩展应用具有绝对的可行性。

在网上搜索“智能自行车”,其实很难找到一个绝对严谨的表述,这从侧面说明,智能自行车的现有概念其实还是比较模糊,因为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团队和功能开发侧重,在对于智能的理解与应用肯定会有所偏差。比如以大数据见长的公司,智能的优势可能在于骑行前和骑行后的数据整合和分享;以工业制作见长的公司,可能会侧重于开发骑行过程中的智能,因此很难对智能单车做出特别标准的定义。

我个人其实比较倾向支持单车智能化,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单车。因为我认为,从自行车诞生到现在,真正颠覆传统单车的设计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普及。所以说,传统单车在设计上是科学的,这一点不需要质疑。但是近些年来,技术的不断创新似乎又多少意味着传统的单车可以有新的发展方向。虽然我比较看好单车智能化而不是智能单车,不过既然大家都在谈论后者,那么我也附和一下,说说自己的观点。想要发展智能单车,我个人认为有如下的问题:

传统VS智能 单车发展路在何方

1. 如何做到是智能单车,而不是单车智能化: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两个概念是一回事,可我认为不是。所谓智能单车,个人觉得一定是在传统单车的基础上,对单车进行重新的设计和架构,甚至可能改变一些传统单车的结构,比如说利用触摸屏幕调节变速系统等。而单车智能化相当于对传统单车的一个扩展开发,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传感技术等提升用户的体验,最实际的例子比如GPS记录骑行轨迹,实时进行分享,甚至于电子变速和电子避震,也是智能化的一种体现。

因此,智能单车的厂商多少需要对现有的单车零配件进行洗牌,开发出符合自己需求的部件,且不说工程量浩大,要想将体验转化为实际购买需求,也需要相当长时间。同时,多数消费者似乎并没有对传统单车产生功能上的过多需求,如何要求他们花更多的钱买到可能并不那样需要的东西,也是一个问题。

2. 如何控制成本和吸引客户:

智能单车的成本在目前看来,至少很难做低,而且还有一点是,电子化的东西,会让一些较为传统和保守的人觉得难以适应——比如一群只使用功能机的中老年车友,他本身对电子产品的敏感度就比较低,可能接受智能单车就更困难。当然会有厂商说,我们可以针对年轻群体去开发,那么问题又来了,一部分仅以单车作为交通工具和一部分将其作为竞赛项目的人,可能又不会买账了。

如果没有记错,在陕西省的山地车平均零售价大概在1800元左右,而智能单车实际上是用了1800元的配件卖了可能3000块的价,而这多的1000元究竟是要投给“智能性”还是零配件又是一个问题。比如说,你要在五通处做微型电机,那么对于绝大多数时间用脚踩踏的车友而言,一个150块加马达的方孔牙盘和一个XT牙盘,他会如何选呢?

3. 传统单车智能化似乎已让车友感到满足,那智能单车能带来更多的什么?

之前看到有人抛出这样的观点:如果智能单车只是说多了什么GPS、心率、海拔路线等功能,那还不如配一个高端码表。的确,车友对于骑行分享和骑行监控的需求是越来越高了,但是同样的,传统单车与厂商也在适应,包括GARMIN和百锐腾在内的一些厂商,都在推出功能丰富的码表,而不少手机APP也具有很好的支持性。这块蛋糕的甜头智能单车已经尝不到了,现在有所开发的,可能是在动力方面。利用手机APP对单车骑行过程中的一些数据进行调整而不仅是监控。而这说白了,就是将踏板电动车做成了自行车样子,将控制平台转移到了手机上。

所以说,至少在我看来,智能单车能够提供的,足够有吸引力并切实可信的内容实在不多。而点子越少,在与传统厂商的较量中越吃亏。

4. 为何不谈合作,而是自立门户,互相争斗?

这里抛出了一个我的个人观点,我希望未来的局面是,智能厂商与传统厂商合作,利用传统厂商的产品优势和自己的新技术优势来开发产品,将传统单车进行点面结合的发展。

所谓点的发展是对于单车本身,普及智能产品,比如说Shimano未来可能会对飞行甲板进行开发,支持自己的DI2系统和FOX的ICD系统。

传统VS智能 单车发展路在何方

所谓面的发展是对于单车产品的延伸,这里的一个典型是谷歌眼镜。传统意义上的码表逐渐被智能码表取代,而未来又有一部分智能码表或许会被这种便于穿戴的设备取代。而且个人有想法,包括制作fitting的APP,通过拍摄骑行图片,在APP中直接进行分析,进行车辆的调整,省去了价格昂贵的fitting。比如利用传感器技术,对胎压、滚动摩擦力等进行实施的数据回馈。

总之,不管单车朝着怎样的发展,所有厂商都需要明白,在未来自行车是要作为一个产品去运营的,而考核的最有效指标是产品带来的效益,而效益与体验是直接挂钩的,所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做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产品,才是最正确的。

与其看这场争斗谁会获胜,还不如携手一起冲线——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以上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责任编辑:sunny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图片水印。)

上一篇:2014年公路界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推荐骑客

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