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川藏线观察:聚光灯下的压力 新形势下的出路
【美骑编辑按】在2013年经历高关注高热度后,虽然现在的川藏南线(下文简称川藏线)依然时时出现在行业媒体的新闻里,看起来还是那般热闹,但其实已经渐渐离开了万众瞩目的大舞台。据商家统计,2014年骑行川藏线人数约为2013年的2/3,往后年份人数逐年下降。通麦天险通隧道,往日天路成坦途。而人数趋势与线路开发程度和通达度呈反比,人数下降的背后到底是消费市场的理性回归还是骑行市场混乱秩序所致?
*此处骑行市场多指骑行中介和服务点等为川藏线骑行提供服务和便利的商业服务设施市场,以收费混乱、价格浮动大、服务质量无标准、商家恶意竞争为主的混乱。
凤栖梧,有风来时起飞的是凤凰不是梧桐。在风口飞起来的猪也注定不长久。被捧在风口吹的川藏线,到底是猪还是凤凰?川藏线何去何从?
风从何来?
如果我们把风口当做机遇或者运气,那么机会永远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合适自行车发展的机遇环境、市场自身的努力都是风来的必备条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什么让广为传诵的川藏线真正的飞了起来?
1、骑行文化
或者说长途骑行的接受度。想来各位也饱受“又去骑车!放假就天天瞎闹腾?你看你天天骑车都骑成啥样了!有骑车的时间怎么不去找个女朋友啊?”这种对白之苦。随着骑行文化的深入人心,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骑车的存在。吃完饭出去转转和吃完饭骑车出去转转同样合情合理,好吧以后老娘去跳广场舞的时候你就去骑车吧!
2、群众接纳度
公共自行车的推广、自行车赛事的宣传和媒体的努力终于让家中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大致明白了:买一辆车去骑长途不是一件脑子进水的事,而是年轻人以为很酷的行为。近年来骑行呈现出并非年轻人专属的趋势,更多年龄段的爱好者都认可了骑行这一健康的运动方式。经济、健康、自由永远是骑行运动最耀眼的标签和吸引力。没准你唱着放荡不羁爱自由气喘吁吁地到达目的地,看到的是老张或老王组织的车队返程。
3、重整的秩序
一个动不动就堵车、泥石流、抢劫、出事故的线路总是不受欢迎的。随着沿途路段安保措施的严密,路况的升级和隧道的开通,骑行川藏线的难度和风险已经在逐年降低。甚至以往的通麦天险今年都通了隧道。信息通达和透明也降低了未开化地区发生恶性事件的概率。追逐梦想的前提是安全,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无疑是给家里人最好的安慰。一个少有负面新闻的川藏线才能真正吸引骑友放心去骑。
4、政府鼓励
2014年3月27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促进两省区旅游业发展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强调在创新旅游合作机制,加强旅游通道对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联手打造和共同营造大香格里拉、318川藏线等旅游精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树立川藏国际旅游形象和品牌,共同构建无障碍旅游区。
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在今年这份计划里,骑行的地位明显提升,成为要“大力发展的运动项目”,而在五年前的计划里,骑行还只是要“广泛组织的健身活动”。这对于整个自行车产业来讲,无疑是又打了一剂强心针。(链接: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 要大力发展骑行运动)
5、自行车市场
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资本迅速进入占领市场,2015年调研机构法国巴黎NPD中国自行车市场报告显示,中国自行车市场当年达到880亿规模,其中运动自行车市场占有150亿。2015年新增550万辆自行车,参与骑行的人数有1900万人。资本的强势进入激活了广大的潜在市场,反过来市场反应也促进了行业发展,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努力推动骑行市场发展。
6、电影的刺激
《转山》这部影片向大众直观地展示了骑行进藏这一过程,极大地刺激了尚未了解和骑行进藏的人群,促使不少人当时就下定决心要骑自行车像主角一样追寻一次梦想,也是后来2012年2013年骑行高峰的重要助力。因为热爱自行车给旅途带来的自由,热爱路上可以随时逗留的美景,热爱去创造一段不可复制的美好回忆,许多人就此走上骑行的道路。
停下的风?
川藏线在2013年的鼎盛,就像是玩跳楼机被抬到顶点的暂时清醒和自我麻痹,为何仅风光了一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人数和曝光量都总体下降?是风停下了还是自身没有进化出翅膀?
1、成也转山败也转山
影片并不能当做路书来使用,不评论影片本身,勇气+基友+艳遇的剧情组合本就充满了过度渲染色彩。电影里刻意淡化骑行路途艰难,安排所谓的“浪漫桥段”,营造出“全世界都为你让路”的粉色氛围,无疑是过于主观的。每一个在路上或者曾经在路上的行者都知道,最难熬的是小档个位数速度踩上坡,整个世界就剩下了自己的一呼一吸和心跳。不说毫无准备的追逐梦想可能给骑友带来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损伤,单是前几批骑行者的描述跟影片大相径庭,就已经能让很多摇摆不定的人放弃了骑行进藏的想法。
2、时间节点
2012年是90后入职元年,也是公共自行车元年。从时间上看,2012年是90后开始毕业进入职场的节点,骑行进藏无疑符合90后“间隔月”的所有浪漫设定:远行、自由、寻找自我。同时公共自行车也在2012年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了群众使用和接纳自行车的进程。几个节点的重叠和适时的曝光引导都将骑行川藏推到一个极高的位置,一度顺利晋升当年“四大俗”: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川藏线。相比之下后面几年川藏线的曝光就不那么多了。
3、高曝光下的难以自处
所谓鸟大了什么林子都有。幻想骑行就是穷游,深受鸡汤毒害,以为天下人都会帮我的有;幻想骑行西藏必须是一场洗涤灵魂的旅行,神圣得不容任何微词的有;幻想队伍一定会同感共苦一起到达终点,无视他人难处还指责意志不坚定的有;幻想天下唯我独尊苍天之下皆为画布,恨不得在每个人的脑门上都写着xx到此一游的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差喷天喷地喷空气,喷完移动喷联通,喷完联通喷交通。部分骑友的不文明行为直接导致了店家的厌恶、自驾人的冷眼和原住民的排斥,消耗着建立不易的良好骑友印象。
4、年轻一代的一次性消费
据调查在进藏一次后还会选择其他路线或方式进藏的骑友不足八分之一:从“洗涤灵魂”的旅程变为“很辛苦”的旅程,梦想和现实的落差令人难以接受;骑行西藏少则20天,多则30天,生活少有第二个这样的“间隔月”;川藏线更加大众化之后,年轻人寻求更加有特点和新奇的骑行体验:尼泊尔,阿里线,或用无人机、网络直播表现另一段旅途等。以上种种因素,直接导致90后这一主力群体在川藏线上呈现一次性消费的特征。成都买车、拉萨卖车换机票的骑友屡见不鲜,他们日后参与第二次长途骑行的信心甚至也会受到影响。
*间隔月属性:具体含义参考间隔年,泛指需要跳出现有框架理解和找寻自我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毕业学生和工作辞职党,通常行为是长途旅行。
5、市场自律
在2012年之后盛行的川藏风吸引大量投机派和骑墙派商家进入,利用混乱的秩序和消费者的盲目来赚钱。水越浑,趁机牟利的机会越多,也没有一个切实的组织或者机构来整理规范秩序。甚至还有先进入的商家提早收割市场,一次性收费拉沿途客栈加盟以建立壁垒,互相攻讦下绊子抢骑友。没有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没有正确有效的骑行观念引导,没有健康科学的发展模式,如此这般把一块新兴市场做死,于是之前大火的川藏驿站在2015年年底就开始出现倒闭或转行。
站在风口,为什么一定要当猪?
每况愈下的市场压迫着所有商家的神经,迫使着自己革新技术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倒闭和转行的商家另一种程度上也净化了市场环境,为真正有见地做实事的从业者提供了“抄底”的机会。
吃老本骗消费者在如今已经行不通,唯有拥抱市场、迎接变化才能获得新的生机。商家们最应该思考的,是以对行业的热爱和对骑友的耐心获得信任,以更贴近消费者的服务和更高效的渠道争取市场份额,嗅觉敏锐辅以切实行动,悲观而积极地拥抱变化。
令人欣喜的是,整体环境的转变已经催生出了一批适应新形势的商家,例如专注微信平台和互动的“517川藏线”,从商业死角—川藏租车和驮包回收着力的“飞登服务站”,利用线上营销和历史口碑积累用户的“波尔驿站”。
如何进一步探索出可推广的商业模式,为更明朗有序的骑行服务市场奠基?笔者在此提出几个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1、发展赛事旅游。2015年首次启动的骑闯天路VAUDE-318川藏自行车极限赛吸引了数量不小的游客和骑友,成为川藏线上一张很好的名片。如能在川藏线通过线上互动平台,面向普通骑友举行更多的爬坡赛和日常活动,线上线下结合设多个时间/地理节点为骑友补充物资或盖戳留念,也能借着移动端手机APP的东风扎实积累用户体验,默默吸粉。
2、完善服务。提供更多的自驾行或4+2出行方面的服务,比如攻略(落脚点/观景点),甚至说在某些合适的时间/地理节点提供单车租赁供自驾游游客体验骑行乐趣,为大众游客接触自行车文化提供契机。
另外,可考虑以更全面的后勤服务切实为川藏线上的旅行者降低风险,提供便利。如:骑行技巧讲解、安全常识普及、藏族风俗、建立实时路况信息系统、完善整条线路的信息互通等。
3、关注偏僻村镇。虽说现有的骑行攻略和路线计划已经相当完善,骑行旅途中经过的地点多为较成熟的城镇,但仍有部分村镇地处相对偏僻的角落。越是交通不便、商业不兴,越凸显在那里设置补给点的重要性,还可尝试川藏线打卡奖励系统、路段和终点认证奖励等。
延伸阅读:
http://www.biketo.com/tour/24543.html
http://www.biketo.com/tour/28986.html
《318川藏南线29天骑行路线攻略(已更新21和25天时间表)》
http://www.biketo.com/tour/27699.html
责任编辑:van
下一篇:返回列表
原来去的那年人最多。。。我说怎么那么多人。。。
+1
22那年简直是要堵路的自行车……
+1
22我骑过川藏,每天最早一个出发,然后幸幸苦苦到垭口,却发现已经几十个“骑友”已经到了,开始拍照留念……这样的事天天重复!装逼的人太多,什么都不懂就骑长途!还有人真的以为骑个车子踏上川藏,就觉得全世界人都要帮他,真是太可笑了
???骑得慢吗?
+1
22骑个车而已,想什么呢!骑车=旅游,仅此而已
+1
23文章主体都是为探究一个更好的商业秩序,并没有要求骑友要如何如何
+1
22作者想多了,很多人去,并不是为了显示、证明什么,而是因为那是一条路,路在那里,就是让人走的。当然,非得加上点情怀啥的,也无可厚非~人活一百岁,走个川臧也算是留个念想了~
文中没有给骑这个路的行为贴标签哦,但是问卷也好,调查也好,很多人是为了风景或者朋友圈,证明自己可以或者释放去骑的川藏线。ps:你的藏字好奇怪啊……
+1
22有写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基于普通骑行活动避开危险路段,都是要骑的,只是加了个完成活动,不竞速
+1
22各种各样的人骑各种各样的车走各种各样的路说各种各样的话,G318只是各种各样的路的一条
+1
22骑自行车长途旅行相当苦,我根本不想去川藏,去了又怎么样?附近省市长途骑骑先,附近骑得差不多了,时间和钱都富余了,再他么谈川藏,ps 不是学生和退休的,不放假的话想随随便便的有几天空闲的工薪族不多啊
里程碑式骑行挑战,时间真的是大问题
+1
22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