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美骑观察:2017中国业余自行车赛繁荣背后的危机
在2016年最后一周,国内业余车坛“重磅转会”再次聚焦了行业目光,知名业余车手胡浩所管理的森地客-鑫元鸿车队宣布签约三员大将——郭鑫伟、周克强和王浩;而在2016年最后一天,烈风车队宣布签约朱梵心。不过,事实上业余车坛正身处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在这两大“重磅”转会新闻发布的同时,却有更多的业余车手面临“失业”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银贝斯-兰帕达车队和崔克中国车队已经确定解散,而还有传闻指出一些老牌业余车队也不会在2017年继续下去,众多车手正寻找新的车队。曾经遍地开花的业余车坛或将迎来拐点。
业余车坛职业化,是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的一大特色。基于中国自行车产业前几年井喷式的发展以及中国自行车运动体育选拔体制的约束,在国内一大批业余玩家或者退役超过2年的专业队员能通过参加各品牌举行的业余自行车赛事获取奖金维持生计。为了建立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的渠道,不少自行车行业品牌选择建立自己的车队,通过用车队的成绩来证明自身产品的品质。像攻、魔迅、Mosso、快客等国内整车品牌更是一度单以车队作为自己对外宣传的渠道。车手加盟车队除了获得品牌赞助的整车、骑行服等产品以外,还会获得一些现金回报,一般采取的方式包括每个月发固定工资或者参赛差旅报销。而车手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金一般也归他们所有。而与职业车队相比,业余车队大多数都采取放养式的管理方式,除了赞助品牌商或者一些大型比赛一定要参加以外,其他训练和比赛的安排都是由自己决定。
随着自行车产业进入寒冬、品牌进行洗牌的时候,一定会对业余车队的生存发展产生威胁。但庆幸的是当自行车产业的寒冬季节来临之前,自行车赛事却被资本烧得越来越热。因为外界一直称自行车赛事是继马拉松之后的第二个风口,因此在行业外资本的进入以及政府的支持之下,自行车赛事的发展却呈现出与自行车产业不一样的发展曲线。在2016年发展甚为明显:有行业品牌举行的比赛已经屈指可数,而取代而之的是政府以及由资本扶持起来的赛事公司。因此,出现众多车队解散的消息或者传闻,也不足以为奇。但问题是为何是在2016年赛季末而不是在2015年呢?
▲崔克中国车队10年悄无声息的落下帷幕。闪电和崔克这两年相继退出了业余车队的战场,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因素需要节流,另一方面,品牌在圈里已经广有知名度,需要把更多的资源投放在增长消费群体的环节。
在撰稿过程中,美骑记者采访了银贝斯的市场负责人刘猛去谈谈解散车队的原因,以下便是他给到的答案。
“业余赛事目前还是逐年增多的态势,但是职业比赛的关注度也在显著提升,因为我们拥有一些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跟洲际队接洽,所以今年会选择主要赞助洲际队。”
“我觉得目前业余比赛除了几个大赛外,甚至媒体都很少报道了,但是职业赛事,媒体都在报道。”
银贝斯在去年下半年选择赞助在国内比赛屡有表现的白俄罗斯明斯克洲际车队,之所以放弃业余车队,一方面赞助洲际车队的成本要比他们组织业余车队的成本要低,另一方面虽然以胡志超为代表的队员屡创佳绩,但是胜利都不是来自于“大赛”,关注度并不高,而根据自身的情况,最终选择把资源投向了洲际队。
▲刘经理还提到解散车队的一个原因是公司欠缺车队管理人才,而赞助洲际队或许能让他们省了个心。
什么是大赛?
在这两年里,像中国自行车联赛和中国山地公开赛凭借其独有“国字号”的背景,在众多业余赛事中鹤立鸡群的,就成为了行业口中的“大赛”。因此,当胡浩率领的森地客-鑫元鸿车队在这两线取得胜利之后,这也使得森地客-鑫元鸿成为了今年最成功的业余车队,胡老板自然可以保留其赞助商们,并且在年底再强势引入强援加盟。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2016金单车最有影响力业余自行车赛事
不过,正如刘经理所说,一年之间只有几个“大赛”,就算在其他比赛取得更多的胜利,也不足以得到理想的曝光率。
中国去年保守估计有两千场比赛,为何最后只有几个“大赛”呢?原因在于中国业余办赛的理念在2016年也到了一个分水岭。在2016年虽然比赛增多,但是参赛人数是否能跟上呢?在2016年的时候,不少品牌赛事主办方都给美骑的报道提出意见——想赛事的宣传更大众化一些,而不是像一个小圈子的活动。
对于业余自行车赛事而言,真正衡量它的价值跟衡量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价值一样:“它的用户有多少?活跃度有多高?”在过去,比赛的传统套路都是通过高奖金吸引高水平的车手参加,从而提高比赛的档次。不过,当风口即将来临之时,赛事公司考虑的是能否通过一定的方式提高赛事品质来吸引更多的车友,甚至吸引圈外的朋友加入。他们现在开始选择的方法是降低冠军的奖金,增加奖励的幅度,提高赛事的服务水平,通过优美的风景吸引大家来参赛。
因此,在2017年赛事将会进入一个分水岭——要么往竞技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要么往大众参与度更高的方向去走。因此,适合业余车队曝光的“大赛”会越来越少。而按照目前的发展,这些往竞技水平更高方向发展的赛事都将会进入职业体系之中,而目前两大“国字号”赛事正是承担着这样的使命。
在这里并不说以车队为营销载体的方式已经过时,只是说它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你需要有足够厉害的车手在这些凤毛麟角的“大赛”中展示自己的实力,万一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它的营销成果要比以往的大,因为受众的眼球更为集中。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6年的烈风车队。烈风在2015年抛出“干它一半”的口号,让消费者感觉“买得起”;而2016年通过成立烈风车队,招纳封宽杰、余光伟、曾庆龙、侍宗康等全国业余大神,通过战场的实践,让消费者感觉“买得过”。美骑记者认为在2016年,车队的成立要比“干它一半”的策略更为重要,因为它帮助烈风的品牌吸纳了粉丝,拔高了品牌。而在2017年,烈风的宣传效果想进一步提高,车队就要挑战森地客-鑫元鸿的霸主地位。
至于森地客-鑫元鸿车队,胡老板第一年经营就取得了“天花板”的成绩。不过,面对这一成绩,胡老板对2017年也感觉到非常大的压力。胡浩表示今年成绩已经到了天花板了,2017年成绩就只能往下掉,因此玩法一定会跟2016年不一样。他说将会通过生产更多元化的内容等方式为赞助商呈现车队的价值。毕竟车队壮大了,他需要有更多的赞助去养活车队。
说到生存的问题,并不是没有车队就不能骑车。像邓湖平、何冲这些顶级的业余女子山地车手今年在没有赞助、女子组奖金又低的情况下还是会继续参赛,只是参赛的数量和地区会受到预算的限制;再如今年山地公开赛的总冠军郭鑫伟也是一直没有车队、没有赞助商,在山地公开赛也只是为了争夺团体奖项临时加盟森地客-鑫元鸿。但今年也依旧取得不俗的成绩和奖金。没有车队,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失去了一些保障。
进入2017年,业余车坛会进入一个深度的整合期,加上由环广西、王美银带动起来的职业风潮,这样会进一步影响业余车坛传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而影响其赞助的收益。车队将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可能很多业余高手都不会得到赞助。因此,无论是强大如森地客-鑫元鸿、烈风的近乎职业化的车队,还是一些因共同爱好走在一起的业余车队,都需要思考自身的价值所在,思考市场的所需。只有这样,才能让车队存活的时间延长。
责任编辑:Nel
要想推动山地车发展,起码政府应该在每个城市都建有山地车越野场地,这样买山地车的骑友才有得骑,而不是90%的人买了山地车都在压马路
每个城市有就太理想了,其实欧洲人玩山地车也就是去周边的山地车公园,经常看到汽车拖着两三辆山地车走。那当然,有能力、有激情去挑战纯野路也是可以的
+1
22自己建的赛道不被破坏就已经烧高香了
+1
22你想多了 我这有赛道难度设置的太高了,车子要求也高
+1
22我觉得,业余赛就该还原业余赛本来的样子,老是一帮前职业、半职业、准职业的人玩,而让真正愿意为自行车运动烧钱的玩家玩不起、玩不了,这样的比赛久而久之关注度就会越来越低,最后大家都没得玩了。我的建议就是,大幅度降低前三名的奖金,提升奖励范围
+1
32业余赛事本就该降低奖金额度,增加更多的获奖名额,提高赛事服务质量。更多的为广大骑行爱好者服务,而不是让赏金猎人来圈钱。
很多省队选手退役就成了赏金猎人 根本不等两年 都用假身份证 领奖都是别带领
+1
22后来就立马换车,升级套件,还带了四个人入行。骑游为主,偶尔比赛。这样一来参与人就多了,自行车市场就打开了。如果每次奖金都是那前几名,其他参与者也就望洋兴叹了,没有任何激情,还谈何买车,换车??
对的,人家每天练车多少小时大家都没有详细了解。如果人家用250w功率骑车3小时,那么基本上很多人就只能退却了,没有那么大的决心去坚持训练,那么成绩就出不来了
有些地方有许多人想要去参加比赛去证明自己,但又苦于当地办不起,去外地比赛费用又贵又没有时间,久而久之大众的参赛乐趣、心情就会降低,最后变得之通常的周六日去拉练一下,而没有了当初刚骑车之时想要在比赛中证明自己的心情了,说得不好请忽喷。
说到底参加比赛是需要钱的,不管这个钱是别人赞助还是自掏腰包,任何项目都是这样。而且很多时候宁愿选择路程更远的优秀赛事也不会参加附近随随便便为了政绩搞起来的“不专业”赛事,体验很差,不如自己玩。
现在很多省队退役不到两年的人 来业余比赛捞金 来就就来吧还用假身份证 假名
+1
23以后比赛别设现金了 多设点奖品什么的
+1
23这是一个过程!业余赛应该分级!
+1
23这个就像双刃剑。这些大神参与进来也蛮好,想拿名次就得练车呀。自己那不到名次怪别人练的多?一年骑不到几千公里公里,还想比赛有收获?我觉得本身出发点就有问题。
车队可以增加品牌曝光度,增强消费者购买某品牌的信心,既赚了钱又打了广告,何乐而不为,就拿烈风来说,曾经的一场山地赛,让我知道了冠军是来自烈风中国车队,身穿烈风骑行服,骑着烈风山地车的大神,而接下来我会进一步了解这个车队,以及了解这个品牌。以及成为这个品牌的消费者。。
广州美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agic Cycling Corp.200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377号 粤ICP备120458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