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评测 山地车

Manitou Mattoc也是前叉中的狠角色

近年来,国外的Enduro骑行处于一个高峰趋势,常常都能看到那些疯狂的外国车手在比赛中骑着6寸左右避震行程车子,在崎岖繁杂的山腰、树林小道中飞奔,腾跃,简直是不亦乐乎。当然,我们国内的车友在期盼各种欢乐的Enduro赛事的同时,这些外国家伙的战车对于我们来说可能都是各种带着诱人毒性的玩意,XX1套件、GT carbon车架、全新涂装的FOX前叉、全黑管ROCKSHOX VIVID后胆等,各种让你垂涎欲滴的产品。

说到Enduro车型上最重要的系统之一“避震前叉”,我想大多数车友大首先都会想到FOX、ROCKSHOX这两个牌子,而在国内,好一段时间都没有什么太多资讯的Manitou,在Enduro玩家越来越疯狂,市场越来越强大的环境下,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澎湃,为我们带来了全新160mm Enduro叉子,“Mattoc”。由于Manitou好一段时间没有太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所以它的名号已经没有像过去那样的响亮,很多资深级的玩家,带着好奇,却又主观的看法,可能会将这款颇有性价比的叉子看扁,和低估。但在Pinkibke的评测文章中,Mattoc的实力超出你的想象。

Manitou Mattoc

在零件销售市场有两种版本的160mm Mattoc可供选择:这篇测试的Pro版要价850美金;而Expert版,便宜100美金,采用与Pro版不同的密封TPC阻尼,重量也稍重了一点点。同时还有Comp等级产品,但是只会配在成车上,气压弹簧与阻尼的部份等级也比较低。Mattoc可以对应26或是275寸的轮径,前者是170mm行程,后者是160mm,两者都可以以10mm为间距,更改内部垫块的设置,将行程降到140mm。大轮的爱好者知道没有29寸版本时,可能会很失望。这支前叉的转向管只有喇叭管,并採用34mm内管 – 这比Fox的36少了2mm,比Pike少了1mm。你可能已经猜到,他採用Manitou长久以来的后架桥设计,以15mm的穿心轴固定在前轮上。

Manitou Mattoc

Mattoc的架桥镂空以减轻重量(左),Manitou前叉依然保持后置的架桥设计

Hex Lock QR15穿心轴

这只穿心轴中段是圆柱外型,但是两端则是六角型,可以与前叉脚上的轮轴六角孔相结合。在左端有一个T型的铝块延伸卡子,是用来穿入锁在左叉脚上的铝盖,以达迫紧的效果。这种设计需转动快拆轴1/4圈,就可以鬆开或迫紧。如何动作:扳下快拆轴拉杆,转1/4圈,拉出快拆轴。如何安装,穿入快拆轴,转1/4圈,将T型卡子卡入正确位置,合上拉杆就大功告成。轴上的拉杆永远都会在一样的定位,轴上靠近拉杆的位置有一个调整环,可以调整迫紧力道大小。

阻尼技术

不管你在其他地方看见什么样的讯息,Mattoc的阻尼系统绝对不是Dorado上的缩小版。TPC缩写代表的是「双活塞腔体」(Twin Piston Chamber),代表在Mattoc密封的右叉脚中,负责压缩与回弹是两支分离的活塞,这在市面上其他大部分高阶的前叉里也可以发现。Manitou採用MC2技术在叉脚上端作为压缩阻尼,它负责高速与低速的阻尼调整。还有等下会提到的HBO(液压触底,Hydraulic Bottom Out)系统。这三项都可以藉由顶端外部调整钮进行微调,低速压缩调整钮带有杆子,这让骑乘者可以在爬坡时很快地就将前叉调硬。之前体验到了三活塞的 Dorado TPC+阻尼有多好,所以我们很好奇,为何Mattoc不也使用同样的系统。Mattoc计画的主任工程师Nick Pye告诉Pinkibke,这是因为单肩前叉空间上的限制:「基本上我们必须从Dorado那边发展出来的TPC+浮动活塞或是液压触底技术两者之间做选择。」他这样说:「推出36mm Dorado之后,我们最常听见的好评就是它那无底的感觉,所以看来液压触底的技术比较有价值,由于腔体空间有限,将留下HBO会给Mattoc加分。」

Manitou Mattoc

左部分是液压触底控制技术,往右,在O环跟银色区段之间是高速压缩垫片。低速压缩是改变阻尼里的藉由针头控制的阀门大小,可由最右端的红色拨杆调整。图中一大块深灰色的泡绵是空间补偿垫块。

有一点很有意思,Mattoc的阻尼系统中,採用的发泡材质的密封空间补充块,而不像Rockshox或是Fox用的是鼓胀式的囊袋设计。当阻尼杆被作用推入时,泡绵块就会压缩,以补偿减少的空间,同时在强力作动的时候,还可以提供一点负压,以限制内部产生空洞。这看几来似乎不像Pike裡或是Fox的FIT系统那样高科技,但是它的功能需求很简单,需要达到的功效就只是能被内部压力压缩。毫无疑问地,就是因为採用简单的密封空间补偿块,Mattoc的售价才能比对手低上许多,对于消费者后续的保养工作,跟囊袋式系统比起来,也变得相对简单。

液压触底系统

大多数的前叉,都只是在叉底用一个胶块缓冲,以防触底,我们都不太想遇到触底的状况,但是在用力操车时,还是难免会发生。从Dorado上移植过来到Mattoc的HBO系统,就是为避免触底的状况发生。你将不需要改变前叉气压腔体来取得更高的末段压缩率,也不用狂调高速压缩阻尼却牺牲掉其他区段的表现性。就像它的名称所示,HBO可以控制阻尼油的位移,在最末段行程将前叉的作动减速。这是藉由位在MC2压缩阻尼底端的位置感知阀门达成。当前叉接近最末段行程时,Mattoc回弹阻尼底端的延伸结构,会穿入中空的HBO单元,由于这时整个系统的空间压缩并且都浸在油里,所以压缩的动作就会被减缓。「HBO提供了独立的末段压缩阻尼,这在强烈的压缩作动发生时,可当成保护机制。」Pye这样解释「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专属末段的阻尼特性,也就是柔软的高速压缩配上支撑性十足的末端行程,并且都可以在控制之中。」在HBO单元上的小孔,允许油从边穿过,Manitou花了许多时间在微调这个系统,所以它的全段行程皆能使用,还能具有防触底的功能。其实Manitou并不是第一家採用液压触底技术的厂牌 – FOX跟其他厂家几年前也用过,在越野机车世界也是常见的技术 – 但是Manitou却是第一个推出可由外部旋钮调整的公司。

Manitou Mattoc

Manitou Mattoc

叉脚上端是控制中心:红色旋钮负责低速压缩,黑色是高速压缩,HBO系统则是由银色的旋钮负责。回弹调整位在叉脚底端。左边叉脚里是Mattoc气压弹簧,接上底端的阀门就可调整

DH气压弹簧

避免你看不出来Mattoc气压弹簧的出处,我们还是要解释一下这套气压弹簧就是从Manitou的Dorado来的,同样都有类似的高腔体体积、自我平衡负压腔体。气压弹簧的弹性系数是经由左叉脚底端的美嘴气阀控制,把高压打气桶分别接上正负压的腔体以进行调整。不论正气压腔体的气压是打多少,负气压的腔体都可以自我调节。我们惊讶发现Manitou将腔体阀门设置在左叉脚底端接近碟盘的位置,在洩压的同时,少量的润滑油可能连带喷出,这有可能会沾到碟盘上,这个问题正是许多Dorado使用者的抱怨。直到Manitou将整个系统翻过来,把阀门设置在上端才解决。「藉由匣式设计,有可能将整个系统配置倒过来装,但是为了符合顾客方便的需求,我们没办法设计出合理的重量、可能的损耗模式、合理的成本。」Mattoc计画主任工程师Nick Pye这样解释到。倒是在我们测试期间,并没有遇到任何润滑油洩漏的问题,Pye说用越简单越笨的设计解决问题,大概是最好的选择。

Manitou Mattoc

Mattoc上少了竞争对有具有的两项功能:一个是外部可调行程,还有内部空间调整块的调整性,因为这将影响到末端行程里压缩率的渐进性。前者可能是许多消费者的争论的重点,但对我们Pinkbike里大部分人来说,都习惯设定好行程长度就不管了,不过Manitou还是设计藉由改变气压腔体内的垫块,来改变行程长度。这样的设计让我们测试的160mm前叉,可以以10mm的间距,一路调整到140mm,测试时我们好好利用了这个特性。再说到空间调整块呢?「大多数测试车手对原厂的气压设定都感到满意,这个压力设定是要呼应阻尼的设计,但是那些从别的前叉换到Mattoc的人,可能会需要渐进率更高的气压弹簧,而我们也很想满足他们的需求。」Pye向我们解释。Manitou计画未来在零件市场上的Mattoc产品附上调整块套件,同时也有单独的调整块套件给那些已经有Mattoc却没有调整块的人。Mattoc上的HBO系统在渐进率上也扮演了部分角色,换句话说,可能你觉得需要调整块来改变渐进率,但事实上HBO系统就能达到这个效果。

一般的避震测评会是这样进行:不管拿到哪一种商品,装上车之后,改变设定参数各骑个一段时间,都在同一个场地上进行,这样才有相同的基准点去做比较。大概在骑乘程度进行到80%时,测试者的状态最能发挥,同时又保持完全的控制,这时最能感觉到测试的差异。但通常要在那种交给老天的状况之下,你才会感觉到测试的前叉或后避震能为你做什么。在有限的测试期间内,还得找出时间在只有自己的看的懂了记录中多写上一笔,这样才有足够的材料写出一篇具深度的测评。但是这次我们採用了不同的方法,这次拿了两支不同版本的Mattoc,又找了三个不同的骑士,每个人的体型与技巧都不同。三个人的回应写成下面的测评。

三位骑士

一号:在他的Kona Process 134装上缩成140mm的Mattoc,平常以惠斯勒为根据地,是有职业水准的骑士,160磅;二号:在GT新版Sanction装上160mm Mattoc,属于专业等级骑士,175磅;三号:在Norco Range装了160mm Mattoc,属于玩票型的周末勇士,220磅。他们三人都熟悉目前市面上所有高阶前叉,并且很清楚知道如何调整到最适合的参数。

Manitou Mattoc

灵敏度

Mattoc的灵敏度足以与竞争者的最新产品竞争,但还是少了那麽一点点。这并不是说他在最初段不够柔软,也不是说开始作动时超级滑顺,跟Pike与最新的36比较起来,大概差了像根头发那样细的差距。那对小型树根与小石块的反应够吗?当然够啦,老时说,我们没期待它会如此顺畅与柔软。一对一PK,大概是大家想看的比较。无疑的这个回合Pike与36打成平手,而Mattoc以非常接近的距离紧跟在后。在这个等级的比较,差距真的只有有一丁点。不管是哪支测试的Mattoc,它的主动灵敏性都超越过去几年的产品。

气压弹簧

Manitou确实在Mattoc的气压弹簧上下了功夫,它能提供很好的柔软感觉,又能在末段提供充足的渐进压缩率,让三位骑士都没发生触底的现象。仅仅几个PSI的气压改变就有明显感觉,骑乘风格较积极的骑士可能会偏好比建议气压更高的量值(不都是这样吗?),在叉脚后方贴纸上的指示,是适合调整的起始点。那跟Rockshox的无底空间垫块(Bottomless Tokens)与Fox的垫片,这些用来缩小腔体以达最末段提升渐进率的设计比起来,Mattoc少了这样的调整,那有什么差别呢?即便Manitou的Nick Pye告诉我们Manitou的气压弹簧表现比竞争者还要来的线性,但是三位测试者都不觉得在末段需要更高的渐进率。感觉在末段不需要更剧烈的压缩率提升,这可能是因为前叉里的HBO系统帮了忙。HBO系统有效率地解决了触底的状况,位在肩盖上方的铝质调整钮让使用者无需工具,就可以很容易进行微调。我们在同一个落差,以同样的速度测了几次不同的HBO设定。结果如何?前叉内管上的O环被推到最上面,这表示已经用完所有行程,但是从手把上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任何顿挫的撞击,这就是所谓的「软触底」。要是把它调到全关,明显感到可用行程减短,改变非常快速。

Manitou Mattoc

可调的HBO系统非常简洁,但要是知道你可以非常快速又简便地调整到想要的渐进率时,你就会觉得它实在太酷了。想要前叉反应更迅速或是更慢的感觉吗?降个几PSI,将HBO旋钮顺时针方向调整,就可以消除掉触底的现象 – 这就是我们在路上实际操作的动作,感觉非常有效率。在调整高速压缩时也类似如此,将它设定到较开,就会有比较柔软的感觉,这同样也是由HBO系统达成。这项设计非常方便,比起将整支前叉拆开装上垫块还要简单,但千万不要因为你幻想自己即将成为世界盃新星,而都用全关的设定使用 – 因为全关的设定效果极高,有可能会减缩掉可用行程。

在使用高压打气桶调整气压时还有一点要提醒一下:因为叉脚里的正负气压气室中央都有活塞轴贯穿,两者在连接打气桶时会同时打开,在打气或放气时如果前叉有一点点挤压,你很有可能会稍微缩短它的行程。你可以利用这个特性起改变把手高度,除了不小心造成的情形之外,就像我们第一次发现时一样,我们还没看到有人利用这个特点去进行调整。

抗扭刚性

类似我们测试36时的感觉,Mattoc的抗扭刚性不容易去判定。我们把轮组、轮胎,是至是龙头把手的刚性考量通通减掉,来进行抗扭刚性的测试,测试者在更换上Mattoc前后所安装的前轮与座舱零件通通都一样。结果比较起来?第一位习惯积极攻击的测试者的反应是,需要更高的刚性。他感觉Mattoc跟Pike比起来,有比较多的扭动状况,大多是在陡下坡底部或急弯裡面感觉到,这会对车架造成一些压力。用同样的轮组外胎、座舱设定来骑同样的路段,换上Mattoc前后的手感,更让他确认了这样的感觉。有趣的是,其他两位测试者都没有这样的回应,感觉抗扭刚性跟Pike有得拼。

谁说的对?都对,我们不是当烂好人才这样说。一号测试者骑乘的路线一般人甚至不会骑进去,他的骑乘方式甚至一般人都会觉得不可能。其他两位的风格较不那么积极进攻,也在不那么困难的路线上试,体重也比较重。总而言之,虽然Mattoc的抗扭刚性不像36或是Pike那样,但是它还是足以应付大多数骑士的骑乘需求。

Manitou Mattoc

阻尼系统

要是Manitou是在两三年前推出Mattoc,它很有可能是竞争市场上的转折点,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Pike才真的是扮演这个角色的前叉。FOX多花了一年才推出新版36,但是已经能与Pike相匹敌。意思就是说,在Mattoc开发之时,这个等级前叉的标准就已经被提的相当高,所以这支新产品在操控上的品质,至少必须要跟它们在同一个水准。事实上是如此吗?我们确认Mattoc不只已经打平水准,甚至在某些状况下,操控性已经超越其他前叉,三位测者都会MC2阻尼系统,在路上完全的表现感到非常惊讶。三位测试者不但都能将系统调整到位,以提供贴地飞行的性能,在对应较小的起伏时,阻尼系统也能提供十足的支撑性。

能在低速调整与柔软度之间的取得平衡,是今日所有高阶前叉必要的特性,Manitou在Mattoc上的确击出了全垒打,但是它对菱角、高速撞击的反应,才是让我们最惊讶的部份。感觉不是它帮你吸收了急促的撞击,而是将这些地面上的异物都消除掉了 – 它的表现之优异,有别于其他同级产品。这样的特性让Mattoc特别适合拿来对付那种你只能脚掌紧抵踏板、重心后移、高速穿过操到不能再操的路段,这就是我们之前所提到的感觉,事实上它的手感甚至比市面上同级产品还要更好。这不是一支下坡前叉,但在不久以前曾有段时间,这样表现的前叉,足以让市面上具有200mm行程的下坡前叉感到羞耻。160mm行程的Mattoc并没有要佯装成一支下坡前叉,但是它的操控性的确已经超越了一些市面上长行程前叉。

Manitou Mattoc

Mattoc感觉能将前轮黏在地面上,这在你过弯需要额外抓地力时十分有用

其他细节

Manitou的QR15穿心轴跟市面上的产品都不一样,有时这是个优点,但这次我们不这样觉得。能够快速拆装前轮吗?可以,除非你已经花了十五分钟去了解它是如何运作。三位测试者都感觉,在看完说明书之前,操作起来就像要把手指拉出中国指套一样,用起来不像Maxle或是FOX的15QR那样直觉。我们宁愿看到其他更易于使用,而不是只为了省下几秒却复杂很多的设计。但是它的确比新版36所用的15/20mm锁入式的设计快很多。要是轴上能有定位指示线,来告诉使用者该将轴心转到哪个角度才能顺利将一头的卡子卡入,那会变得简单多了。Manitou也必须提出改善前煞车油管走线固定座的办法,而不是让使用者用束带土砲地将油管固定在架桥上。在叉脚下端的油管导引座设计是不错,但是你接下来就要担心油管往上走之后,会不断地摩擦架桥,或是看起来很丑。这是个小细节,往往是到叉式前叉设计的难题之一,但还是得好好解决。

我们将外管拆掉,实际试试看要改变行程操作上的难度。结果发现大部分的操作都很简单。就只要拿掉或增加在气压叉脚里的垫块那样简单。叉脚肩盖的拆除只需要标准的飞轮扳手,而不需拿个超大活动扳手在小小的肩盖上工作 – 满聪明的设计。有一点我们觉得不太满意,在气压叉脚底端的螺丝需要用到薄的8mm六角套桶拆卸,这个工具不会出现在一般的工具箱。除此之外,操作上还是很简单。不像Pike或是36,Mattoc上并没有直接从外部调整行程的设计,这对那些想要把头管角度即时调到更陡,拿来对付上坡的骑士来说,是个大缺点。

责任编辑:spp

本文来源

上一篇:女生专属头盔--SMS S105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