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行车产业链信息网

行业动态

高峰论坛干货分享之——智能单车能否颠覆传统单车

自行车行业论坛-巅峰对话

“碰撞与革新”美骑第一届自行车行业高峰论坛如期在深圳沙井开幕。其中一大议题主要围绕传统单车与智能单车展开,双方代表在台上展开对话,这也是传统与智能单车首次进行的大规模面对面座谈。智能单车是会给自行车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还是仍为尾随传统单车的门外汉?面对这股新军,传统单车是选择迎头硬战还是化敌为友相互扶持?这些大胆的猜想在这次论坛上展开探讨,以下文字为现场实录,各个代表观点进行PK,讨论气氛达到高潮之处,台下观众也加入讨论组,毫不客气刁难台上嘉宾。


传统单车VS.智能单车  


传统单车代表团

传统单车代表团由FOCUS中国总经理朱政军、TREK中国市场部经理崔凯、美利达销售部经理强建平、喜德盛品牌部总监张洲宽组成。

FOCUS朱政军:其实我本身并不太认同传统单车与智能单车这种太泾渭分明的分类方法。因为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对自行车产业来说,本身也有一个产业升级和新的技术的应用的过程。对于智能单车来说,则算是IT技术与自行车的整合——软件与硬件的整合。但这一切还都只是粗犷的概念性的整合,更多的方面仍然是在探索当中。但从根本上来说,做软件出生的公司,对于自行车的理解,相较于我们这些传统公司来说,仍然是非常弱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TREK崔凯:一直以来,TREK都把产品研发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管是在公路竞技方面,还是山地、速降等方面,TREK都投入了最大的研发能力,再将技术下放到中端或者更下游的产品上面。在智能单车方面,TREK本身也在做着一些初步的整合,比如和三星公司合作,在产品硬件上整合进手机类的一些产品等。在未来,我们也非常希望能看到有一些颠覆性的产品进入这个行业,为这个行业带来一些新鲜的气息。

美利达强健平:智能单车首先得是一部单车——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智能单车只是在传统单车的基础上,附加了一些东西,这和传统单车是不矛盾的。这两种产品,适应的是两个不同的市场需求,所以对于智能单车会不会颠覆传统单车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持保留意见。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还是必须要打好我们的基础——专利技术、服务等等,给顾客更好的产品体验。

XDS张洲宽:如果智能单车在将来能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要,比如通勤需要,能更方便人们的生活,比传统自行车给人们提供更大的方便,这就是智能单车的一个优势。这在以后的生活中,智能单车还能跟传统单车有更多的结合点和融合点。

3.jpg

自行车行业论坛-百度代表

论坛现场双方对阵

 智能单车代表团            

智能单车代表团由百度研究院人机交互组负责人顾嘉唯、BICI基本概念智能单车创始人蒋旻宸、30迈互联网自行车创始人丁振辉、深圳趣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梁晨组成。

百度顾嘉唯:首先先来了解一下“智能”这个词——智能应该是能从根本上,各种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所以首先这就不应该是一个象征性的口号。我们依托着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推出的第一代DuBike原型车,是想以此告诉人们,我们希望能在自行车上加上什么功能,比如能够采集到人体数据、人的骑行习惯、骑行状态等等,这样等到我们开始将DuBike真正推向市场时,或是真正重新定义智能车的时候,我们会从那些方面入手。毕竟百度的强项还是数据方向,所以也不会去抢占线下服务类的市场。百度还是会和厂商合作,提供云端(数据分析)服务,以期给使用者更好的骑行体验。我们不会去抢占那些通勤和运动类的市场,我们还是会主打幕后工作。

BICI蒋旻宸:我也是今年才进入这个行业的,但我们整个创业团队都是自行车爱好者。通常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去和别人解释我们的产品有哪些功能,使用起来可以得到哪些便利。很多车友外出骑行比如两百公里的路程,因为电力经常不足很难依赖手机,而且手机也难以精确记录数据,为此很多发烧车友也离不开码表。我们就希望借助本身的技术背景,通过我们的自行车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使用者得到更多的便利,比如导航、骑行数据记录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绝大多数人仍然不了解运动自行车和通勤自行车之间的区别,运动类自行车在中国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非常非常地缓慢,我个人认为,传统单车与智能单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大家应该同心协力把蛋糕做大,很荣幸,像百度、小米这样的大公司能够加入市场,我觉得是很好的,因为他们具备很强的宣传能力,能够协助业内人把蛋糕快速做大。

梁晨:我觉得智能单车一定会颠覆传统单车。因为这个行业现在已经到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专卖店不赚钱、代理商亏钱、厂商货物堆积,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为什么自行车会被消费者认为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我觉得是产品和整个营销模式的问题。我们要靠产品来赚钱,这在国外可以,在国内行不通。所以有没有另外一种方式,能跳出产品本身来赚钱?比如依靠互联网,依靠APP,依靠广告附加收费,和依靠其他收费方式,来转变自行车这个观念。在未来,自行车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这是科技、消费者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趋势。当你不依靠产品来赚钱时,你的价格就会降低。智能单车可以做到这一点:在同样的配置下,我能比你更便宜,靠产品盈利的品牌就会倒下。(补充一点:我们公司是给单车做智能配件的,帮助传统厂商向智能化转化,并不是做整车的。)

丁振辉:我觉得智能自行车,更像是联网自行车,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三网合一的联网自行车,这是一股新兴的互联网势力,它不容小觑。在互联网时代的联网自行车到来时,这个行业一定会被颠覆。就像小米一样,它一定会把个别跟不上时代的传统行业颠覆掉,在三五年内就会有一个大的洗牌。所以我想撂下一个1000万的赌局: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前五名当中的一个品牌中有一家一定会倒下。极高端的走竞技路线的品牌和以纯代工为主要营收的企业暂时还不会倒下,但是随着蛋糕的变大,他们还会稳坐前三名的位置吗?这就是我的赌局。


自行车行业论坛-现场.jpg

提问互动

双方陈述完毕之后,台下观众进行提问,踊跃提问的观众抛出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亚洲车神廖武雄及米赛尔的肖绪国总经理更是一下子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Q1:我觉得智能自行车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硬件智能,一个是软件智能。所以智能自行车在硬件和软件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怎样的想法?

百度顾嘉唯:自行车最基本的是人力的体验,离开了人的自行车也不能成为自行车。百度更多的是提供软件的服务,透过端产品,强调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我们可以把百度地图上的那层O2O服务连接到骑行爱好者上,比如车友去一个咖啡馆、车店或风景优美的地方,通过百度服务可以更容易约到志同道合者,同时能够把社交群体的活动通过百度地图更便捷地传播出去。另外自行车上硬件的单体则是根据用户的需要来接入的,对于硬件本身的需求是来自用户方的。那么我们怎么做到这一点?就像我们做人工智能类似,让计算机如神经网络般去理解再进行决策并采取行动,骑行爱好者接触到的硬件有可能是与合作的硬件厂商一同来实现,比如现在已经与捷安特开展合作,接下来车上的硬件都是双方共同研发的。那我们百度更多的是强调如何实现软件服务,我们并不强调硬件的智能,而是整个软件体系带给骑行爱好者想要获得的便携服务。

BICI蒋旻宸:好的智能是让你感受不到的智能,我们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这个行业的自行车最少是运动类自行车令消费者能自然而然就感受到智能,使他们认为事物原本就应该是那样的。你感受不到它的好,但从另外一些产品上你就感受到好。

Q2:我问一个量化的问题吧。如果有个单品需要十万辆的自行车,而这个单品是由百度或小米来完成(以市价一千至两千元的自行车来评估这个销售额,大约有两亿,相当于行业内排行第二的品牌一年的销售额),那么传统单车应该如何接招?而对于智能自行车的公司,一年能做(卖)出十万辆自行车吗?如果做(卖)不出十万辆车,那智能自行车这个概念,是否也还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TREK崔凯:就拿崔克来说,六年前的日本市场总额是中国的七倍,到今天,两国已经持平,而且中国还隐隐有超过日本的趋势。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的潜力以及TREK的发展。目前我的状态就类似初始的手机厂商,在看到苹果公司的第一部Iphone之前,到目前为止,我还没能感受到自行车产业被颠覆的感觉,当然如果有一款像第一部Iphone问世的产品,我的想法会彻底被改变,因此我一直强调的是,我非常渴望看到这样一款产品,它的出现能真正颠覆和冲击到我们的现有观念。

丁振辉:产能不是问题。且不说深圳广州,随便一个二三线城市的工厂都能做到一年生产几十万辆单车。一定会见到颠覆性的产品,可能我的某些话偏激了一点点,但我认为一定会有所改进。智能自行车并不可怕,我一直认为这只是产品技术上的更新。但互联网时代的联网自行车,会用全新的思维来改变颠覆原本商业模式。答案已经有了,就是重视的问题了。

梁晨:我们所说的智能自行车或自行车智能最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产品定位的问题,这是和你的商业模式息息相关的。我相信十万台的辆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产品的定位和真正实现的形态必须深入研究一下。这一部分恰恰是我们传统自行车行业最为精通的,以传统的经验加上互联网思维来定位产品,十万台是可以实现的,可能到了百万台之后会遇到门槛,那么需要重新优化一下模式。


现场,米赛尔肖总和亚洲车神熊哥尖锐提问,点燃全场气氛

Q3(亚洲车神廖武雄):我代表自行车文化部分想问传统自行车与智能自行车一个问题:你懂自行车文化吗?(指传统单车)你懂自行车规格吗?(指智能单车)我认为,互联网进入自行车行业是一件好事。自行车是一个有文化的东西,无论如何,到最后文化是它基本存下的东西。但是,智能单车如果没有电,那就是智能不足。所以我认为智能自行车应该着力解决用电,和效率不变的问题;传统方则应该好好建立自行车文化。如果把文化和智能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中国独有的自行车文化。我希望智能自行车是引发中国自行车热的导火线,但前提是你们必须设计出一台符合需求的自行车,中国自行车元年应该是从明年开始。

Q4(米赛尔肖绪国总经理):中国能不能在零件上有所突破,做出超越“大小S”的自己的零配件产品,不管进来什么品牌,什么产品,都不能冲击到我们。所以想问你敢不敢拿一千万出来砸在变速系统上面,升级中国的产业链?能不能研发出适合中国市场的自行车产品,让所有的人都能骑到好的车子,亲民的车子。

丁振辉:希望中国所有自行车行业的人都联合起来,团结一致,建成自行车空中走廊,那才是大文化,到那时,不要说赚几千万,一年上亿都是有可能的,我们真正会回到自行车王国。

梁晨:我觉得,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民族情怀固然要有,但靠情怀吃饭是不现实的。我们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去颠覆禧玛诺那些有着几十年基础的品牌。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一步一步来,解决好现在该解决的和我们能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巨头也应该和我们一起联合起来,提供一些共同对抗巨头的解决办法。


观众评论:

这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得到了多数观众的参与,纷纷发表个人的观点,美骑从现场发放的调查问卷中随机抽取20份,借此查看观众对智能单车发展方向的看法,统计表明,有一半的观众认为“两者对应不同的市场,彼此可以共存”,只有20%的观众认为“智能是一个趋势,以后是单车界的重要发展方向”,30%认为“目前智能单车上的功能早已运动在运动单车领域,智能只是一个噱头,不太看好”。

另外在微信讨论组上,参与者踊跃发言,就自己对传统与智能单车的理解发表意见。(仅摘取部分内容)

诸葛齐:掐架开始

反物质MAN:智能单车应该只是昙花一现

秦程Bryan:智能单车能先对单车行业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做出深刻的产品,概念归概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产品

梦杰:智能单车,不应该是这种“弱智能”,提供很多不必要的东西。而应该从原本的自行车技术上进行智能化。

谷雨:智能的单品,只有依托智能生态圈,云数据才有发展前途,目前能做到的只有小米。

俊捷:智能自行车听起来貌似很牛啊,但是无非就是装个码表能解决的事情何以让整个行业如此震动? 其实有关注下几个巨头比如小米或者阿里,都会知道他们在组建自己的消费生态系统,也就是在拥有了海量的初始用户跟足够的软件支撑之后,他们需要现实中更多的硬件来接入他们的生态系统,这应该是智能自行车诞生的原动力,这么理解,大家可以预见到不久的将来小米或者其他巨头做汽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智能自行车听起来很科幻啊,其实就是互联网自行车啊,巨头们为了丰富线上线下对接接口而已啊,所以想要在智能自行车上看到多少技术上的革新,个人认为不存在。说白了还是资源整合。智能自行车会不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颠覆? 这个得看消费者是不是愿意为之买单,如果价格不贵又好用,为什么不买呢? 相对于智能自行车给行业带来的颠覆,我更期待智能自行车能给整个行业带来的进步,与骑行运动的普及。发言完毕。。。

Kinki:好,熊哥应该上座!

梦杰:智能单车的概念,更像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智能装备潮水下的一个顺带物。互联网大佬对于自行车甚至有可能只是一时热血。之后也会像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一样逐渐销声匿迹。但是确实一个很好的机会引起传统厂商的反思,去研发真正的智能单车。像电子变速,自动解锁的前叉一样。另外一方便,大佬们用互联网思维可以给我们单车行业注入了一些新鲜血液。引发行业整体的波澜。

奇珀尔:智能车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去做!!

谷雨:张向东,700BIKE(简称柒零零) 创始人 自行车爱… 狮子王娜娜、马安平、贾永建 等 81 人赞同 谢谢 @风端邀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1、传统自行车行业不思进取,产品缺乏创新,品牌没有个性区别,商业模式落伍,已经到了要被改变的时候。 2、“智能”这个词是眼睁睁看着要被毁了。现在的自行车从产品创新上来说,切入点很多。大部分用户,就是防盗为第一需求,这是需要联网的,稍微高一点级别的用户,也就是骑车通勤,顺便活动筋骨,周末去公园锻炼的类型,联网功能里,也就是记录下里程轨迹,更高级别的用户,就是踏频、心率、骑车教练之类,离大众需求,甚至我这样的发烧爱好者,都太远了,而且日常并不需要。 3、联网和智能之间还是有很远距离的,但现在这么命名,我觉得更多是区别传统自行车吧。虽然我个人觉得把联网称之为智能,很夸张,不匹配,但也可以理解。  所以说,新一代自行车已经呼之欲出,叫可联网的自行车也许更恰当。 作为被强行冠以“智能自行车创业者”头衔的参与者,我的看法是,能否成功,其实不是智能不智能,而是能不能在市场上找到一个细分领域去占领市场,对用户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好自行车,而非智能自行车。当然,700BIKE要做的自行车产品,肯定也是联网的。但我们首先是一辆好的城市自行车。  欢迎讨论。

自行车行业高峰论坛—提问


除了现场这些满是火药味的评论,有嘉宾更是在论坛结束之后发表文章进行深入探讨,以下来自深圳趣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梁晨发表的观点。

核心是商业模式的改变

产品,不过是建立在市场定位上的商业实现,是结果,而不是源头。也许现在的智能自行车产品还显的很概念、很幼稚,但产品的改进是很快的,想想当年的“大哥大”,再看看现在的“Iphone6”,中间的产品跌代与进化速度是不可想象的。

互联网企业对产品的更新是非常快的,当它真正了解了自行车,那必将全面迅速的瓦解、改造现有自行车产品体系。我相信这一点在三年内可以成熟。

论坛上提问的人更多的是站在产品、站在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待智能自行车这一新兴现象,但其实我想说的是:那不过是表象,可怕的不是产品,而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改造。当不依靠产品本身来获取利润的时候,产品价格会越来越低,生产产品和经营产品的品牌和终端会依靠价格屠刀杀死其它品牌和终端,吸引消费者集中涌入,而用户价值会带动附加利润成长,则产品价格会再进一步降低,最终没有附加收入的品牌或终端将因收入无法支撑成本而死掉。

这一过程是依赖于智能自行车自身产品的发展迅速而定的。智能自行车越是接地气,这一进程会越快。

实干兴邦

智能、互联网是一个机会,一个真正可实现民族情怀的机会。

也许我们在其他产业研发方面不如美国、日本,但在互联网方面我们与美日在同一层面,这是我们第一次与世界一流国家站在同一水准上,是难得的机会

能否利用这样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进行突破?

将整车、零件、附件等等相关的产品智能化、互联网化,针对大众消费群、从底层突破,慢慢培养消费者,进而进行技术积累、品牌积累,最终超越国外品牌。


文章最后再次附上此前BIKETO美骑网联手ZAKER合作的问卷,总共收集了5072份。调查面向的对象更为普罗大众,而不仅仅是对自行车有深入了解或专业的车友,那么他们对于智能单车的理解更接近最普通的消费者。看官若有不同意见,欢迎文末拍砖!

智能单车需求

拳击

传统单车与智能单车的这场逐鹿,究竟谁更胜一筹,我们静观其变!

责任编辑:凌子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高峰论坛干货分享之——大数据背后的价值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全部
  • 欧洲铁材 2014-12-26 20:50

    专家们都是翔吃猛了

    +1

    0
    回复
    举报
  • janp 2014-12-25 09:55

    1、GPS等高端码表的设计理念里面包括一点:你可以用1个码表,以及其附属配件,让你随便换车都能检测各项数据,而且能保持很高的一致性。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我有几辆自行车,我何必每台车上都装一堆智能设备呢?这些智能设备买来不用钱吗? 2、自行车采用互联网模式经验,不靠自行车产品收益的品牌,期望通过终端来收费,这个真的可行?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前期,确实可行,颠覆性的不以卖产品为赚钱方式,在产品段以“倾销”的模式击倒所有以产品为销售的竞争对手,看似可行。 但,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骑自行车的人,究竟是否真的需要依赖这些终端!假如只是为了低价买到产品,那大有可能是买回去之后,为了轻量化,拆掉所有智能终端,那想通过其他终端收费的思路,你从哪里赚钱,同样是自寻死路,而且是损人不利己! 而假如初始看着新鲜,使用智能终端,那你能确定你的用户能用一直都使用你的终端吗?纵观近几年的互联网发展,各种互联网游戏,微博、微信、各类APP等产品,有多少是火了一段时间就被玩家抛弃…… 所以,说到做智能单车,还是先跟别人骑一下车,看一下究竟骑车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吧!

    +1

    2
    回复
    举报
  • 合金沙尘 2014-12-24 17:44

    或许只是可以颠覆“传统”单车

    +1

    0
    回复
    举报
  • 阿威与自行车 2014-12-24 14:03

    传统自行车方向: 公路 山地 智能自行车方向: 旅游 代步 一种是技术 一种是情怀 智能加在简单的竞技自行车中或许是一种累赘 而传统自行车上人们往往需要增加更多零配件去满足代步需求 买菜 挡泥 导航 电动 智能不会取代传统 两个往各自的方向发展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 汽车膨胀了 自行车就要普及到每一户人家了 你们能找到理由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绿色交通工具

    +1

    2
    回复
    举报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选择举报类型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