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行车产业链信息网

人物访谈

折叠车之父:大行韩德玮博士的传奇人生

韩德玮博士(2012 年摄于保加利亚“大行全球代理商年度产品研讨大会”(DIDC))

个人简介

韩德玮博士(Dr. David T. Hon)是美国著名的激光物理学家和企业家。上世纪80年代初,韩德玮博士发明了现代“折叠自行车”,创建了美商大行集团公司“DAHON”(大行),在技术和商务上开创了今天全球蓬勃发展的折叠车市场,大行保持为世界最大的折叠车产销商[1][2] , CEO韩博士也因此被业界尊称为“折叠车之父”。

早期经历

韩德玮成长于香港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初中起,就在父母的小服装厂兼职设计和广告等美术工作[3]。高中意外地进入由英国教会主办、著名的拔萃英文男书院[4] (Diocesan Boys’School; 国父孙中山也曾就读于此)。他每月领取校长George She“清贫奖学金”度日,曾经有一学期单独被校长特许可以不用穿西装校服上学(因买不起)。

韩德玮自幼即好奇好动,考试成绩比较落后(除了美术),人穷志不短的父母教育思想却很先进,鼓励五个儿子追求包含宗教在内的五育(德智体群艺)的平均发展,很少提到考试成绩。韩德玮九岁即完成“年度港九渡海泳”,在校积极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如拔萃合唱团并任书记,同时任Goodban House 的游泳队长,并打破香港高中100M背泳记录等等(调皮的活动也有)。韩德玮度过了一个虽然清贫,但快乐而有意义的幼少青年,并培养了较强的宗教和社会观。1959年毕业,“全港会考”得到三科“良”,考试成绩中下下。

不久,韩德玮全家移民美国[5],他才开始“现实点”、好好读书。

教育

1962年韩德玮(为某女孩)进入著名的加州大学伯克利母校Berkeley。他没有听从父母去学医科济世、或建筑以融合美术和技术,而选修物理,“望以继杨振宁博士之辉煌”。二年级,在一项全校师生都有参加的IQ测试中,他脱颖而出,竟然获得两年多以来最高分数。更有自信的他开始用功学习,但仍然坚守求知第一的信念,不屑于背书应考。这与加大的“自由教育”理念 (Liberal Education)相得益彰。(“自由教育”不是专业的训练,而是启发并塑造学生独立的思考和人格的过程;其中、理科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学分,但为了保持视野的平衡,规定学分必须平均地来自:本系、其他理工系、文科社科系,各三分之一)。他热爱每一科目,包括音乐,美术,经济,人类学、艺术历史等文社科目,无一不被教授们的专业和热情所感动,被师生、同学之间整天据理力争的治学态度所感染和解放。1964年大学毕业时,他的平均考绩只有中上,但理科较好,考进物理研究院攻读博士。

三年后,他在在加大洛杉矶分校UCLA号称“高深莫测”并且录取率极低的“博士资格联考”(Ph.D. Qualifying Exam)中,没有认真备考的他居然以超高分数通过,名声大噪。这一个结果,也可以算为这个教育体系还给“求学不求分”的态度的学生一个迟来的正义。韩德玮在UCLA三年来担任助教(Teaching Assistant),其真诚的执教给学生们带来了好的成绩,被UCLA官方注意。本来该系博士候选人(Ph.D. Candidate)仍要平均花三年半做论文(共六年半,与国内不同),韩德玮竟然在此时被校方破格推荐为另一大学加州州立大学Pomona正式的“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6],边任职边做博士论文。此举令大家大掉眼镜。

热爱教育并以此作为第一志愿的韩德玮,在该校物理系中却是唯一尚未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同时作为少数族裔,受到压力很大,他必须争气和努力。结果在执教四年间,他得到了学生与物理系推选为最佳考评者之一,不辱使命;同时、这更给了韩德玮一个教学水平提升的机会,他在英语沟通和应变能力上有了长足进展,难能可贵。同时在这一时期,他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学者、继续完成其博士论文,专攻“激光光谱”对“晶体物理”的研究,并于1971年在南加州大学USC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

韩博士好学不倦、自主创新的精神,都能归功于家庭和学校的“自由教育”或称“启发教育”。

职业-物理学家

韩博士的职业生涯真正开始于总部在“洛杉矶”的休斯飞机公司(Hughes Aircraft Co.),该公司是世界顶级的航空航天机构。他主要研究和开发“战术激光”。不久,韩博士就因为理论实验兼顾并敢于创新,尤其在高功率“激光倍频”方面的突破和贡献,很快被提升到中级主管、并成为“高级物理学者”(Senior Physicist),时年三十四。他更被外界邀聘为激光手册的著作人之一(“Laser Handbook”, 1979 North Holland Press)[7] ,被广泛使用于国际科技界。

1977年,韩德玮被公司保送到位于“加州Malibu”著名的休斯研究所(Hughes Research Labs,世界首部激光器即诞生于此)。在研究所,他可以更自由地选择研究项目。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早就让韩博士意识到全球能源问题严峻。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科学界责无旁贷。而“激光核聚变 (以发电) ”是当时最被看好的清洁能源方案之一。于是,他开始专注于相关的研究,试图解决人类能源问题。

1980年,他发表了一项轰动业内的相关技术:通过使用“SBS”效应,在锥形光纤中把高功率脉冲激光进行有效的压缩和净化(以达到一二十倍的“峰值功率”)[8] (Phase-conjugated Laser Pulse Compression by SBS in Tapered Light-guide.) 至今,此项技术已先后激发了几百篇相关的科学研究[9];并广泛应用于数以千计的“高功率脉冲激光器”,尤其是用于战术和战略的高能防御激光等国防项目,当然也包括外界知道的激光核聚变实验,三十年来方兴未艾。毫无疑问,韩德玮是现代应用物理领域一个较有影响力的人物。

在休斯十年期间,韩德玮为公司发明并注册了不少的专利,如美国专利4,344,042[10], 4,178,561[11], 4,019,159[12] ,4,010,397[13][14][15][16]。但当时忙中有错,未能及时申报到上述“SBS激光脉冲压缩”技术的发明专利,没给公司带来最大的经济回报,美中不足,令其深感愧疚。

由于“激光核聚变 (发电) ”方案的实现存在诸多的基本问题,已经深入其中的韩博士到1981年时已经意识到可能在他有生之年都难以实现,反而在战争应用上倒是大有可为。(三十年来的发展已完全证实了他当年的分析)。此时热爱和平的他在弟弟Henry的资助下,已经在工作之余的时间研究革命性的折叠车多年[17] ,并有了一定的成果,从而萌生改行之意。

职业-企业家

1981年,理想家又是实干派的他毅然选择离开了坐落郊区、极其美丽的休斯研究所以及高薪高职养尊处优的生活,成为了一名实实在在为解决环保问题的斗士兼创业者。韩德玮博士这么果断的行动,源于他“能者多得”的社会观。后来当有人问道:“你干嘛不搞高科技而要来搞单车?水往低流?” 他都只答道:“人各有志嘛!”。

“韩氏折叠车”发布后,在国际新闻界走红一时[18][19]。他走访美日陆台各大自行车厂,希望将专利技术授权出去、或进行合作生产。然而,一般业界多半没有见过或听过“折叠车”,觉得“技术难度高”,“有点恐怖”等等,他的满怀热情被人频繁泼冷水[20]。(经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其中几家今天都已破产或转让了,一位前老总对人说:早知跟韩博士合作就好了。)。

于是、韩氏兄弟在美国通过广泛的媒体报道、真人秀等平台推介“折叠车”,以及描述此产品在未来“环保交通”的必要性。随即,很多素未谋面的粉丝和投资者都来电鼓励,还有的说:“他们不做,不识时务。我们自己来做!要资金吗?”韩博士从30多位投资人那里得到了2百万美元的支持(等于现在的几千万美元),并于1982年在加州成立了北美大行公司[21][22] 。早期股东中有不少名流,包括国际著名艺人卡朋特兄妹(The Carpenters)和台湾著名的宏基公司(Acer)。

公司建立后不久,为了增进效益,决定在更适合的台湾建立第一个工厂[23] ——韩氏股份有限公司。他自己认真学习汉语和工商管理,其弟弟则留在在美国负责营销。从此、韩德玮博士牺牲了部分家庭幸福,只身在台打拼创业,童年的苦日子仿佛重临,而补贴美国昂贵的家用却一分不少;在这期间,“折叠自行车”在国际间开始欣欣向荣、而致高速增长。1985年第一年就卖出了一万台。到1991年,销量达十万台。之后、各地其他厂商也纷纷投入,部分厂家更是专门生产折叠车;今天,折叠车已成为自行车业界成长最快的类别,年销量早已超过两千万台,身影到处可见。领先群雄的大行,凭着跨文化的团队、有远见而不断革新的核心技术和不懈的品牌营销,结合天时地利人和,在各国自行车群体中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25][26],生意兴隆。如今,“折叠车”早已“不可怕”了。它生产办法很传统、使用起来很方便安全,而作为城市交通一个重要的一环,更是大势之所趋。这些都充分印证了三十年前韩博士对市场的预期,也成为为什么“不搞高科技而搞单车”的理由之一。                                

在常驻台湾十四年间(1982-96),韩德玮的单车生涯赢得了许多国际奖项[27][28][29][30],包括1993年在台湾获得当时最高的“国家发明奖”。Dahon(又称“韩氏”)八九十年代经常在贸协经办的招商引资活动中出现,包括在国际各大媒体(如NEWSWEEK, TIME, FORTUNE, ECONOMIST等)都有大篇幅的报道。他经常参与政商高层会议,商讨经济战略,鼓励了广大台湾各行业放弃当时的仿冒歪风,自行研发创新,自创品牌,进而取得企业和产业的逐步升级,成绩斐然。其中经济部贸协居功至伟,先行者之一的韩博士也有功劳。

关于DAHON企业的网站链接:  DAHON中文网站    DAHON国际网站

知识产权

大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领先的策略和技术。韩博士和大行拥有近三百项的专利[31][32] ,每年仍以二十项左右在增长中。如今,不少专利发明早已经成为折叠车的行业标准[33],部分被合法采用,部分则被非法盗用,DAHON 品牌也不断给冒用。因此,韩德玮在两岸“知识产权”方面都不断做过很多努力, 成败参半。

在台湾,几位员工涉嫌盗窃商业机密和侵权等行为,造成对公司严重的伤害,韩博士不屈服于当地严格的“保护主义”,经过长达八年艰苦奋斗、反复上诉,五名被告最终在2006年定罪判刑,美国商务部后期强势介入也对案件的判决造成了不少的推动。此案牵动很广,也间接推动了台湾知识产权相关立法和司法的进程, 对十多年来台湾包含自行车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更有利的先决条件。

在知识产权保护较为薄弱的内地,身为华南美商协会董事的他,十年来经常代表美商在中美高层会议中发表演讲和提案,并于2011年在著名杂志城市经济中发表文章[34]LINK《对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思考》,主张:“中国想脱离世界廉价工厂的身份要靠研发创新没错,但研发创新风气的落实不能光喊口号甚或丰厚的政府研发补贴,而必须靠当局对研发成果——知识产权——提供有效的保护。杜绝顺手牵羊,聪明的中国人才会认真地投资研发创新或自创品牌;同时、大批拥有专利技术但已失去其国内生产业的外国公司, 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人、才敢把技术带进国门、互惠合作。创新能量如此的里应外合,中国经济才能持续高速成长,创造均富社会,成为体面大国”。该文甚至提交上人大被宣读、讨论。

大行在大陆的生产与营销目前都做得不错,但大行研发中心却因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而很受伤,是这是大行在大陆经验最为美中不足的地方。韩斗士也无奈,已开始把部分高端研发逐步撤回较为安全的台湾和美国,明哲保身。这个结果足以引起行业省思。

现状  

1997年,DAHON在广东建立工厂,后改为大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通过了ISO9001认证[35], 并拥有全球业界最齐备的“品管实验室”之一,是世界最大的折叠车生产地[36],每年产销50万余台的折叠车[37],至今总数已超5百多万台,绝大部分使用自有的品牌DAHON。

CEO韩德玮还不时利用其物理知识参与研发工作,提升其科技手段和产品的高科含量,是产业间远亲交配的成功范例,就如当年第一部飞机的发明人正巧是自行车店老板Wright氏兄弟。

在压力中成长,如今的DAHON品牌在国际享有极高的名誉,大行在三大洲设立了七个分支或生产基地[38] 。大行社会使命鲜明,各国有识之士不断加盟,产品逐渐多元化,包括电动自行车、童车、各类成人车、相关配件附件等,无不欣欣向荣。

“在过去的30年我们见证了国际间城市交通众多的演化,其中“折叠自行车”对健康和环保出行有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两岸许多城市也应不甘人后,投入可观的资源和心血、创造了更多有利于自行车的条件。可以展望:环保型交通势将成为世界的主流;但严峻的挑战仍然很多,同志们仍须多方努力,还给子孙一个美好的家园。” — 韩德玮博士于“国际城市交通论坛”【VELOCITY】2009[39]

韩博士接受全球最大行业杂志【BIKEUROPE MAGAZINE】总编JACK OORTWIJN所颁赠的奖牌、“代表自行车业界表扬其对折叠自行车革命性的贡献”—2012.4

详细新闻链接


其他资料

协会、公益

·“国际轻便电动车辆协会(LEVA)”董事[41]
·“华南美国商会”董事[40]
·“中国自行车协会”董事
·“广东自行车协会”副会长
·“台湾A-Team协会”赞助会员[42]
·“George She校长清贫奖学金”委员
·前“深圳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工业知识产权委员会”主席
·1986年台湾工业局《自行车研发中心》提案人,并于1990年成立后任“官派董事”六年
·1983年台湾国科会第一期的《光电五年计划》的起稿人之一。

家庭

韩博士与沈育莱女士(Florence Shen)育有两子,安石Josh和安杰Reuel(都学有所成,前者为TERN BICYCLES的副总,后者曾任美国米高梅电影制片公司部门副总监,英年早逝),有孙子三人。韩博士有四位弟弟:Peter, Richard, Paul和Henry[43]。

其它

自小相对享有学习自由的他,年幼时对书本没有什么感觉。成年后“发现”学问天地,就爱不释手,除了活学活用外、更视为精神食粮,停不下来。韩博士平常关注政经时事,享受各类音乐美术并有所参与,对“人类学”(Anthropology)情有独钟,其能扩大对我们“时、空”的感性认知。而沟通工具英汉粤语、除了公务使用外,也因学习文化而早已说写流利[44] 。他养生自有一套, 至今仍定期打篮球或其他激烈运动,强身健体最关键;也常参与各界的公益活动,回馈社会也修心养性。

韩博士在一次“DAHON国际篮球交流赛”中的一个投篮动作;他坚持“运动是革命的本钱”—2012.7

篮球比赛新闻链接

引用

1.““Business Week”, A Commuter's Secret Weapon". Businessweek.com. 2006-06-12. Retrieved 2012-04-01.
2.“Trends: Know When to Fold'em". Time Magazine. 2007-02-08. Retrieved 2012-04-20.
3.“Anniversary Campaign Dahon". Bike Europe. 2012-05-29. Retrieved 2012-06-12.
4.“If Anything the Problem Is Worse Than in Taiwa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td. 2006-02-06. Retrieved 2012-06-12.
5.““Dahon Corporate Website””. Retrieved 2012-04-06.
6.“25 Years Dahon Celebrations”. Bike Europe. 2007-08-22. Retrieved 2012-06-12.
7.““Laser Handbook v.3” M.L. Stitch, North Holland Press, 1979". Amazon.co.uk. 2011-01-02. Retrieved 2012-04-01.
8.“Optics Letters” Pulse Compression by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5, 516-518, 1980". Opticsinfobase.org. 1980-12-01.doi:10.1364/OL.5.000516. Retrieved 2012-04-01.
9.“Phase Conjugate Laser Optics”, Brignon and Huignard, 2004. Books.google.co.uk. Retrieved 2012-04-01.
10.“ USPO Listing, Self-regenerative Laser Oscillator-amplifier, 1980”. Patft.uspto.gov. Retrieved 2012-04-01.
11.“USPO Listing, Scanning Arrangements for Optical Frequency Converters, 1978”. Patft.uspto.gov. Retrieved 2012-04-01.
12.“USPO Listing, Optical Frequency Doubler Using Electro-optic crystal with Improved Feedback Control of Crystal Phase Match, 1975”. Patft.uspto.gov. Retrieved 2012-04-01.
13.“USPO Listing, Flashlamp Trigger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ized Gas Cooled Lasers,1975”. Patft.uspto.gov. Retrieved 2012-04-01.
14.“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Pulse Compression and Harmonic Generation: Applications to Precision XUV Laser Spectroscopy, Iavor Tzvetanov Veltchev, 21, 2001” (PDF). Retrieved 2012-04-01.
15.““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 9, 979, 1979”. Ieeexplore.ieee.org. 2011-09-27. doi:10.1109/JQE.1979.1070180. Retrieved 2012-04-01.
16.““ Applied Physics A: Materials Science & Processing”, Dielectric Parameterization of Raman Lineshapes for GaP with A Plasma of Charge Carriers, 1973”. Springerlink.com. Retrieved 2012-04-01.
17.“USPO Listing, Foldable Bicycle, 1976”. Patft.uspto.gov. Retrieved 2012-04-05.
18.“USPO Listing, Foldable and Portable Vehicle, 1982”. Patft.uspto.gov. Retrieved 2012-04-05.
19.“ USPO Listing, Folding Bicycle with Releasable Brace Assembly, 1983”. Patft.uspto.gov. Retrieved 2012-04-05.
20.“ Livestrong.com”, The History of Dahon Bicycles, 2011-01-08". Retrieved 2012-04-06.
21.““ Manta”, Dahon Inc”. Retrieved 2012-04-06.
22.“A Commuter's Solution: Bicycle That Folds Up”. The New York Times. 1988-05-26. Retrieved 2012-04-10.
23.“Two Folding Bikes - Easy to Pack, Easy to Pedal”. Popular Science. 1983-04-01. Retrieved 2012-04-20.
24.“Taiwan Today'', A Bicycle Built for Profits”. 1994-01-03. Retrieved 2012-04-01.
25.“ Dahon Sales Rise As Commuting Takes Center Stage”. 2009-08-19. Retrieved 2012-04-08.
26.“ Dahon Again Record Breaking Despite Financial Crisis”. Bike Europe. 2008-11-19. Retrieved 2012-04-20.
27.“Dahon:Portrait&Awards”. iF Online Exhibition. Retrieved 2012-04-10.
28.“Product of the Year-Dahon Flo Folding Bike”. Taiwan Bicycle Source. 2005-04-20. Retrieved 2012-04-20.
29.“Dahon: Presto”. Total Bike. Retrieved 2012-04-20.
30.“Dahon Bags Two Taipei Awards”. Bike Biz. 2009-04-14. Retrieved 2012-06-13.
31.“USPO Listing, Inner-lock Foldable Joint , 2003”. Patft.uspto.gov. Retrieved 2012-04-05.
32.“USPO Listing, Mountain Bike, 1991”. Patft.uspto.gov. Retrieved 2012-04-05.
33.“Dahon Inks Patent License Agreement with National/Panasonic”. Bike Europe. 2000-02-10. Retrieved 2012-06-13.
34.“Brands Push to Stem Flow of Fake Product”. Bicycle Retailer. 2011-11-18. Retrieved 2012-04-08.
35.““Cycle Motion”, Dahon's Shenzhen, China Factory Awarded ISO 9001 Certification, 2002”. Cyclemotion.co.uk. 2002-11-29. Retrieved 2012-04-01.
36.Guinness World Records 2000 Millennium Edition, 2000, p. 301
37.““Bike Radar”, Dahon to Move Some Bike Production to Europe, 2011”. Bikeradar.com. 2011-06-10. Retrieved 2012-04-01.
38.“Bicycle News Wire”, Dahon Enhances Global Manufacturing, Adds Key Management, 2011”. Bicyclenewswire.com. Retrieved 2012-04-01.
39.“David Hon Speaker at Velo-city”. Bikeradar.com. 2009-05-11. Retrieved 2012-04-20.
40.“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of South China Directory”. Amcham-southchina.org. Retrieved 2012-04-01.
41.“Light 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 Board Members List”. Levassociation.com. Retrieved 2012-04-01.
42.“Taiwan Excellence, Who is A-Team”. Taiwanexcellence.com.tw. 2003-01-01. Retrieved 2012-04-01.
43.“Dahon Corporate Website”. Retrieved 2012-04-06.
44.“Inside China”. Bicycling Australia. 2008-07. Retrieved 2012-06-11.

责任编辑:阿志

上一篇:每个人都是个奇迹——访上海骑迹单车俱乐部创始人阿元(图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全部
  • NONGASEN 2017-03-19 02:39

    不错,但其中“家境清贫”却能“移民美国”实在匪夷所思

    +1

    0
    回复
    举报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