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游记 影像志

[影像志]“天帝的王冠”——夏雪雅拉嘎波神山穿越

天帝的王冠.jpg

从轻型越野到速降,再回到全山地,花了十几年时间在山地车的世界里折腾了一个轮回,终究还是最爱全山地穿越骑行。挑战复杂多变的陌生山路,置身壮美如画的风景之中,更重要的是那种与尘世隔绝,融入自然的独立感,和队友相互依靠,无比信任的团队感,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完美的骑行穿越路线,是我梦寐以求的圣地。

身在江南,探索了附近不少地方。无奈江浙地区的人口密度实在太高,很多相当陡峭的山坡都被砍成了阶梯用以种植。丘陵地貌大同小异,大多数地貌特殊的地方则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但我坚信遥远的大山里一定有很多条完美的骑行线路等待着我,而其中有一些应该已经被徒步爱好者发现。所以接到去雅拉的邀请,我并不觉得意外。但是雅拉的路线是怎样的?到那样的海拔会不会出现高反?整条路线有多少能骑行?10月底的天气会怎样变化?还要露营?这一系列的未知因素让我心里各种没底。

夏学雅拉雪山

雅拉雪山

“挑战复杂多变的陌生山路,置身壮美如画的风景之中,更重要的是那种与尘世隔绝,融入自然的独立感”

夏学雅拉雪山

对长期生活在沿海的人来说,要去高海拔地区骑车可不是闹着玩的,合适的装备非常重要。首先车必须足够轻量化,同时又保证足够强大的通过性和操控性。穿越骑行的重在过程,下山的速度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轻量化的车能在漫长的爬坡当中有效节约体能。而强大的通过性和操控性可以帮助我在尽可能多的路段保持骑行,当然,也会让下坡的过程更有乐趣。装备方面则以轻便灵活为原则。路况未知,但是对低气温有预期,让我选择携带全盔和可拆分为护膝和外甲的护腿。防护全面的速降骑行鞋配合速降水平脚踏,保证了徒步推行的舒适度,同时满足骑行的需求。为了抵御大温差,我除了普通的长指手套之外还准备了一双防风保暖手套。拥有丰富户外经验的好友们帮我挑选了抵御寒冷气候和多变天气必需的冲锋衣裤,用途广泛的“神衣”,轻薄易收纳袋羽绒服,以及羽绒睡袋和帐篷等必备器材。

雅拉这条路线基本未被开发,中谷村就是最远的前哨站了。从这里开始,一切都靠自己,靠团队。由于我们的行程天数较多,需要携带的露营装备和补给量较大,加之高海拔地区骑行不像平原地区那样能百分之一百地发挥自己的体能,所以雇佣向导和马匹,自己轻装上阵是不二之选。计划是从中谷村出发,经过新店子,上雅拉垭口,经过姐妹湖,往热浪谷,二道台方向探索,最终在二道台折返。一路主要欣赏彩林、高山草甸和雅拉雪山的壮美风景。当然对我来说骑行和体验露营也非常重要。

夏学雅拉雪山

高海拔山地穿越,雇马队做后勤可以保证骑行的质量。粮食辎重全部放在防水的转运包里,由马来驼

夏学雅拉雪山

相比我们,向导老宋的装备显得十分单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真的是非常强大的

夏学雅拉雪山

营地附近发现了一个牛头骨,经历了更多风雪冰雹的洗礼,上面满是岁月沧桑

雅拉雪山

夏学雅拉雪山

上山的第一顿午饭,其实已经下午了,自加热米饭吃得特别香,远处的牛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些五彩斑斓的人和车

从中谷村出发,天气晴好。梦幻的蓝天和远方层层叠叠的山尖让近期饱受雾霾摧残的我兴奋不已。虽然领队兼摄影师原野在出发时就提醒我们尽量推行,节省体力,我还是无法遏制自己的骑行欲望,没推几步路就跃上了车。从出门开始一路爬升,最初的公路路段相当容易,控制好踏频,不要太过用力就行了,但是到了真正进山的越野路段上,挑战就跟着来了。

根据前两次在三千米以上海拔骑车的经验,我觉得必须要避免突然加速,长时间大力输出和憋气发力。我的第一次,海拔三千六,各种爬坡飞跳,刚开始只是觉得有些轻微头痛气喘,后来突然头痛欲裂,连站都快要站不住了。所以这次进入越野路段后,我几乎将速度降低了一半,齿比也在平时习惯的爬坡档位之上再减一档。这样一来,脚下发力就可以轻一些,有利于节省体力。遇到障碍需要脱困的时候,输出的扭矩也更大。

刚进山的路段碎石较多,但是越往山里走,路况就越好,心目中的骑行天堂,就这样在我眼前慢慢展开。蜿蜒的林道贴着山体一路深入,穿行在各色树林之中。时而切过陡直的山体侧坡,时而又落入山谷中的开阔地带。绝大部分路段海拔上升缓慢,还穿插着一些平路甚至小小的下坡,若不是高海拔的原因,骑行可以说是相当轻松的。偶尔有一些不长的陡坡路段需要推行,倒也成了休息和等待徒步队员们的机会。塞上耳机,听着喜欢的音乐,跟着舒缓的节奏骑行,呼吸着无比纯净的空气,享受这与世隔绝的宁静。在风景特别美丽的地方停车休息,吃点心,和同行的伙伴聊聊天,不禁问自己,生活还能比这更惬意么?

夏学雅拉雪山

进军垭口有小段路特别陡峭,只能抗着车,沿着之字形路线慢慢爬上去

夏学雅拉雪山

山中绝大部分林道上下都可以骑行,这是全山地玩家的乐园

夏学雅拉雪山

林间肆意撒野

夏学雅拉雪山

在尼玛堆上撒龙达,表达对神山的敬意

夏学雅拉雪山

可是大自然不会顾及你的陶醉,也不会体谅你的疲惫。上山第一天,我们就遇到了最不想遇到的问题。也许是因为兴奋,没有压住自己的节奏,或者是因为不适应多变的气温而没有及时增减衣物,亦或是天生体质不适应高原,同行的成都车手“软尾巴”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同伴们搀扶着他来到营地的时候,我还抱着一丝残念,兴许他只是骑得急了,休息一会儿会好。但是他的状态却随着夕阳和急剧下降的气温迅速恶化。海拔三千九百米的山谷里,尽管我们有随队的医生,能做的依然相当有限。同行的伙伴“包子”用卫星电话联络山下村民派摩托车上来接应,尝试了好几次都未能获得确切的回应。眼看天色渐暗,“软尾巴”的意识逐渐模糊,体能较好,户外经验比较丰富的“包子”和“兔子”,以及向导老宋,决定立即将”软尾巴“送下山。最后一丝阳光的痕迹消失在山谷的远端,三人带上头灯和手电,抬起“软尾巴”,毫不犹豫地钻入了林中。

夏学雅拉雪山

整个行程中,飞锐的车灯和头灯是山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唯一闪耀的光芒

入夜后山里降温特别快,心中的忧虑越发加重了这种阴冷的感觉。一面担心“软尾巴”的身体情况,护送他的团队是否能安全下山。另一面我也担心自己会不会高反。上山之前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发生高反,我立即掉头骑车下山,就能迅速降低海拔,缓解高反症状。但是刚刚发生的一切让我认识到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构思。也许是因为爬了一天山实在是累了,尽管心情并不轻松,缩进睡袋,拿出没有信号的手机放了一小会儿音乐我就进入了各种光怪陆离的梦乡。

金灿灿的阳光再一次从山峰顶端开始逐渐铺洒到整个山谷。钻出帐篷得知“兔子”和向导老宋昨天晚上已经连夜赶回营地,而“软尾巴”在下降了两百多米海拔之后,身体状况也有明显好转。下山途中遇到了前来接应的摩托车。所以只留了“包子”一个人陪着他下了山。阳光下,自行车和帐篷上的霜迅速升华,四处腾起了袅袅白雾,凝重的心情也随之融化。大家有说有笑地开始烧水,做早餐,整理营地。

夏学雅拉雪山

每天清晨都是金色的阳光慢慢解冻被白色霜花覆盖的一切

考虑到“兔子”昨天极大的体能消耗,我和另一名队员程亮极少的高原经验,再加上向导预测后面天气会变,领队决定缩短整体行程。在雅拉垭口下面扎营,并且做适当休整。所以这一天的行程就特别短。我和另外两名车手,家桐,陆阳充当先锋,带上了足够的水和能量棒之后就出发了。

进入深山以来,路况一直十分不错,树林和草甸交替着出现。深秋的低温带来了黄色的草地,也有一些植物固执地展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而一些灌木和小树则挂下红色的叶子和果实。整个环境的色彩在阳光下堪称艳丽。当然,路况不错也不代表是一马平川。大山的坚硬内心在这里显露无疑,灰色的岩石随机地突出在路面上,高低大小各异。由于夜间结霜,白天融化,和了水的稀泥也时不时来凑凑热闹。爬升的坡度不大,却极富骑行乐趣。在这里爬坡就像是在下一盘棋,需要观察前方的一段路面,规划最佳的走线来绕过那些不友好的障碍,有时候甚至得故意抬起前轮压上一些岩石或者植被,以保证后轮走线更稳定,更省力。预估到达障碍点时脚踏的高低位置,避免撞击障碍物也是经常需要应用的技巧。可以说不少路段简直是考验低速控车精度的完美场地。乐在其中的我们甚至都没怎么顾及休息,直到我觉得距离徒步团队有点远了,打开了对讲机询问他们的位置,才知道我们早已过了露营点。

夏学雅拉雪山

能量棒在行进过程中能迅速补充体能和糖分,支持我们每天大体力消耗而又不能每一餐都吃得很饱的情况

夏学雅拉雪山

夏学雅拉雪山

夏学雅拉雪山

这里的松林,地面上没有太多灌木,倒是铺着厚厚的松针和苔藓,像是地毯一样,附着力大得让人很难适应

旅行就应该是快乐的。所以身在这如画的景致当中,能有半天的闲暇来探索一下周边地带,钻进被阳光晒得暖暖的帐篷里躺着,只露出个脑袋透过太阳眼镜瞪一瞪深邃的蓝天,那是再理想不过了!夜里围着篝火听歌,聊天,抬头凝望那阔别已久,却比记忆中更加令人炫目的银河,简直犹如梦境。

事实证明,向导对天气的预计和领队改变行程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第二天一早,远处不友好的云团就开始逐渐汇聚。我们离开营地开始往更高的海拔进发,翻过四千二百米的哑口,去拜访山腰的姐妹海。上垭口的路颇有难度。越靠近垭口,植被覆盖率就越低,裸露在地面的岩石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风化碎裂。路越来越陡,地面上大大小小碎石块也越来越多。最后斜切山体迂回而上的一段陡坡更是挑战我们的体能极限。连推带扛地,总算是爬上了垭口。这里是另一个世界,辽阔的高山草甸顺着山势绵延,一条小路依山而进,甩出两道优美的弧线之后,消失在远方的山脊背面。姐妹海像两面墨绿色的镜子,倒映着天空和险峻的山体,大风拂过湖面,卷起微微涟漪,那种厚重感神秘而摄人心魂。

走过姐妹湖,阳光已经逐渐被云层追上,随着风速的加快,气温也开始明显下降。为防变天,保证回营地还能吃上热餐,大家讨论后选择了折返。

夏学雅拉雪山

夏学雅拉雪山

姊妹海边的草地,草短而坚硬,骑车下去转一圈也不会觉得吃力。

夏学雅拉雪山

无人之境演飞沙走石

夏学雅拉雪山

下山,对我们三名车手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从姐妹海回垭口,海拔差异极小,中间几个起伏让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速度的优势来节省体能。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在出发前只考虑骑行的便利,选择了带骑行裤垫的全山地短裤。上午微风,还有点儿太阳,爬坡很慢,而且很多路段需要推行,自然是相当舒适。但是下山的时候就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了。快速的骑行加上冰冷的大风,用刺骨二字来形容毫不为过。腿部的寒冷让我无暇顾及周遭的美景,稀薄的空气中也很难以持续踩踏运动的方式来保暖,满脑子都只想着迅速返回营地。一马当先通过垭口,钻入山谷的林中,整个过程中我几乎进入了速降比赛的状态。拉直了弯道切出最短的路线,弹跳着碾过挡路的乱石,上山时精确的路线选择在下山时变成了狂躁的速度游戏。以致于过了垭口后的下坡路段我连续两次被乱石卡住,拍了两个跟头,才逐渐平静下来。所幸山谷里的树林植挡住了凌厉的寒风,让接近营地的最后一段林道变得颇有乐趣。晚上喝着热汤,回想起下午两次五体投地的飞扑却没受什么伤,暗自好生庆幸。

夏学雅拉雪山

未知的路况和对寒冷天气的预期让我们选择了全盔风镜的组合。在下山的路程中我们很庆幸自己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夏学雅拉雪山

下山的途中也有一些需要爬坡的路段。高海拔空气稀薄,即使是借着下坡的速度网上冲,短暂的激烈踩踏之后都需要大口喘上很久

不来雅拉,我真不知道原来一天可以下雪,下雨,下冰雹,出太阳,并且还能随机循环。也许是前一天冻到了,微微有点发烧,头也有点痛,早上我在睡袋里赖了很久才钻出冰封的帐篷。望着被白雪覆盖的整个山谷,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点被吓到。在杭州,下雪是稀有的天气,小伙伴们都会兴奋地出来玩雪。雪地骑行也是难得享受的乐趣。而站在这一片积雪当中,我却找不到那种兴奋的感觉。因为在这里弄湿了衣服,鞋子,可不能马上回家换。

夏学雅拉雪山

第二天一早钻出帐篷,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夏学雅拉雪山

而专业的防水登山鞋就所向披靡了

披着爽花的朝阳角斗士外胎,大温差环境对轮胎的考验也是相当的严酷

披着霜花的朝阳角斗士外胎,大温差环境对轮胎的考验也是相当的严酷

夏学雅拉雪山

冰挂桂枝

夏学雅拉雪山

不来雅拉,我真不知道原来一天可以下雪,下雨,下冰雹,出太阳,并且还能随机循环

拔营时,天已放晴,不多时,阳光撕开厚厚的云层洒了下来,太阳与云层的博弈也就此开始。随着气温的上升,积雪迅速融化,地面很快变得相当湿滑。为了避免甩起过多的泥水,尽可能保持身上干燥,我们不得不慢速前进。好不容易来到较为开阔干燥的地方,天空中又飘起雨来,不一会儿又变成了雪花,一路都不能放开了跑。潮湿的稀泥和岩石时不时将轮胎推离既定线路,仿佛在嘲笑我们的无能为力。这一天,生动地让我理解了装备有多么重要。冲锋裤的优秀防水性保证了双腿的干燥,而潮湿状态下依然有一定保暖效果的神衣则让我顺利度过了雪花和冰雹轮流肆虐的那一个小时。唯一的薄弱环节就是并非为全天候穿越设计的速降骑行鞋。地面甩起的泥水和顺冲锋裤淌下的雪水一股脑儿全都倾泻在了它们头上。我尽量用裤腿遮盖,但是脚踝部分还是无可避免地湿了。幸好鞋面皮质较厚,渗水缓慢而且完全不透风。我一路骑到营地,脱了鞋子才发现原来里面浸湿的地方比我感觉到的大得多。

傍晚扎完营,天也渐渐放晴。同行的向导十分默契地升起了篝火。大家吃过晚饭,围着熊熊烈焰,任由这干燥的热浪拍打自己。旁边烤着的各种衣服鞋子也都逐渐冒起了幽幽白汽。天顶上星星逐个探出头来,篝火在我们的谈笑声中逐渐变成一堆呼吸着的红碳。怀着对美好天气的期待,整个营地安静地睡了。

夏学雅拉雪山

户外穿越,装备就是王道,不是专业的防水登山鞋,天天烧烤的酸爽!

夏学雅拉雪山

星河灿烂

相比之下,最后一天的行程是最轻松愉快的。金色阳光下,时光仿佛被拨回了我们进山的第一天。艰辛的跋涉,高原缺氧的头疼,“软尾巴”的高反,姐妹海摄人心魂的美景,大风,雪,冰,熊熊篝火,一切的一切,好像就在昨天,又好像从未发生过。骑着车掠过紧贴山坡的小径,穿过忽红忽黄的树林,走着随意挥洒的线路,在连绵不断的各种弯道中感受轮胎和沙土之间依依不舍的侧滑。跑一段,停下来晒晒太阳,直到看见徒步的队友和向导说笑着从蜿蜒的山路中走出来,身后跟着一路勤勤恳恳的马队。也许是负重少了,马匹的步伐也显得特别轻松。彩色的树林,各种长势怪异的大树,熟悉的路面,熟悉的弯道,直到再次把车倚靠在刻着“雅拉神山”的巨石上。相同的场景,没有了头天进山的期盼和兴奋,却多了发自内心的感悟和满足。

合影留念

夏雪雅拉雪山穿越一行人合影

五天,一百多个小时,人生的短短一瞬。所有生命相同的最终归宿早就在告诉我们,活着,就在于经历人生的过程。当我们老去的时候,都会开始渐渐遗忘自己的人生的点滴。但是像这样的一百多个小时,却一定会在我们的记忆中定格很久很久。

责任编辑:Jewels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下一站,川藏北(预告篇)另一条川藏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全部
  • 小小武状元 2015-12-17 18:37

    用的背包式小鹰狂热15L的嘻嘻,本来打算买个,不过太小点后来转投喜玛诺的24L山地包了。

    +1

    0
    回复
    举报
  • 小小武状元 2015-12-17 18:35

    线路叼,不过一看就是有带后勤的,还是差那么点意思。

    +1

    0
    回复
    举报
  • tempor 2015-03-19 22:09

    实在是太漂亮了~~~~~~~

    +1

    0
    回复
    举报
  • 海阔天空~~~ 2015-03-06 20:07

    不错很喜欢,不知道到哪玩,费用多少啊

    +1

    0
    回复
    举报
  • 勒丢 2015-03-05 22:24

    能成大片基本背后都有赞助商, 不过还是赞一个。

    +1

    0
    回复
    举报
  • NONGASEN 2015-03-05 21:29

    这广告有点太直白了

    +1

    2
    回复
    举报
  • 我_南海人 美骑编辑 2015-03-04 13:56

    图片拍得很震撼

    +1

    2
    回复
    举报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选择举报类型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