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骑行小记:狂奔山野六百里,探寻北京“小西藏”
种下心愿
已经不记得是从哪里知道了蒲洼乡,也不知道蒲洼乡到底有什么风景,只是对它所谓“北京小西藏”的名号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自此,我便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关于“骑行蒲洼乡”的种子,每年的秋天都等它“发芽”,今年是第三年了。
每当我心生执着的时候,便总是习惯于反过来想事情。于是,偶尔也会自问:那个蒲洼乡到底有什么好惦记的?即便看不到的话,又能如何?
想来,还是得归功于“小西藏”的名字起得好,于是我更加怀疑自己的固执了。不过,即便经常这么想,我也很少能辜负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总之,我暗自下定了决心:都已经西藏骑行归来了,说什么也得去所谓的“北京小西藏”看上一看吧。
计划成熟
北京自国庆节之后就逐渐入秋,周四晚上我计划了一条两日300公里的行程,然后发朋友圈约伴骑行,但并没有什么回应。
周五下班之前,领导发来消息,告诉我周日需要加班,不成想,两日的行程直接告吹了。
看来,终于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眼下,如果仍然执意要去的话,就只能一个人当天往返了。面对这样的变化,我原本的坚定不移,变得有些措手不及,进而有些犹豫不决了。
于是,我不禁回想起国庆假期骑车的时候,出现的一点儿意外情况,更加惴惴不安了。
周五晚上,我依约定骑车前往朋友住处取回几样东西。晚高峰的非机动车道上,挤满了汽车和行人。
因为往返需要40公里,我骑得有些急,在车水马龙的缝隙中蹿来蹿去的时候,难免总是急刹车,甚至出现一些颇为惊险的磕碰剐蹭。
我有意识地控制住自己的速度,但仍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骑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进而想到明天的骑行……我不敢想下去了。
回到家之后,还是慢慢下定了决心,我买了一份保险,告诉自己戒骄戒躁:能让一寸,就让一尺;能让一尺,就让一米;能让一米,就可以不让了。
前路还有很多人和风景都值得,何苦受困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因噎废食,从来不是勇敢者的标签。
日出而出发
睡醒之后,我原本打算早点儿出发,但晨跑结束再收拾完东西出门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六点半。日出东方渲染的火红色,映入眼帘也是满溢着红彤彤的颜色。
在一片喜人的天空下,我开始了颇为喜人的一整天。
沿着东三环穿过CBD,再沿着珠市口大街一路向西,视线逐渐没有了高楼大厦的遮挡。道路两边低矮的建筑物给视野留出了更多蓝天的空间。当人们以建筑之宏伟高大为城市之美的时候,这片在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广阔天空,反而变得可爱起来了。
随着时间流逝,蓝色的忧郁慢慢褪去了朝霞的热烈。当阳光照射在高楼大厦的玻璃上,反射出一道刺眼的白色光芒的时候,好似天空中兀然地又出现了另一个太阳。于是,我的脑海里响起了一句歌词——“抱怨这城市日光太曲折……”。
因为昨晚在朋友那里吃得太多,早上没有吃东西就出发了。一路骑了五十公里,来到京周路上的时候,我才发觉有些饿。于是,在路边的一家胡辣汤小店停下来吃早餐。
在北京卖的胡辣汤口味很淡,远不及在郑州吃过的那一碗。一方水土未必会养一方人,但一定会养一方美食。只有本地,才有正宗。
继续沿着公路穿过房山区、周口店镇、长沟镇,直奔张坊镇,路边防护林一会儿是高耸的杨树,一会儿换成了低矮的松树,一会儿遮天蔽日的,一会儿又光秃秃地晒死个人。
路边的风景换了一茬又一茬,光影闪烁似风姿绰约,只有我始终如一地踩着脚踏,不断向前。
临近张坊镇的时候,路边的黄栌已经变成了红色,我忍不住停下来拍照。就在我停好自行车准备取出相机的时候,在一次奋力的拉拽下,摄影包一侧的拉链终于被我拉坏了。
看着坏了的背包,我默默算出自己竟然已经背着它骑了两年,共计近一万公里的路程。想到它经受过无数次的暴力拉扯,莫名地生出一丝夹杂着怜悯的感谢。
生命有周期,记忆没有。
日中而息
到张坊镇的时候刚好是正午时分,还剩200公里。为了省时间,我在小卖铺买了些干粮便继续出发。
自张坊镇之后,我的骑行开始与上次骑行红井路的记忆完全重合了。大概因为骑过这条路,又写过游记,两年前一幕一幕竟然都被我回忆起来了。
一时间,脑海里似乎经历了时空穿越了一般,同行小伙伴的一举一动和欢声笑语都清晰可见,片段式地回放着。而这种感觉,在我一个多月前骑行青海湖时,还刚刚经历过。
时值深秋,拒马河河床上数不清的柿子树,都挂满了橙红色的柿子,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得更加鲜亮。从一渡骑到十渡,熟透了的秋天果实在风中摇摇晃晃的,让我馋了一路却始终未得一尝。我突然感觉骑行在这条路上的自己,就像是在磨盘边上追胡萝卜的驴子一样。
过十渡之后,骑行者少了很多,再过红井路的路口之后,连自驾的车辆也少了很多。这条山间小路突然安静下来,村落里鸡犬相闻,山间亦有清风天籁。
骑行了120公里至此,方才算进入最佳状态了。
也是从这里开始,我开始环顾四周,仔细寻找所谓“小西藏”的影子。
先是沿着深切的河谷骑行,公路蜿蜒曲折,山崖壁立千仞,倒是有几分大横断山区的神韵,但也仅限于此。
想来,把十渡景区称之为“小漓江”,何尝不是言过其实,世人早就习惯了浮夸。
最美也最累
2点半,抵达蒲洼乡,总里程还剩下140公里。
我补充了一些干粮,又买了一瓶运动快乐水——可乐。这一路上,我都在算爬到观景台的距离和爬升,自信地估摸着三点多就可以到。趁着信心正满,我吃了两口面包,便继续上路了。
继续向山上骑行,这条盘山路上越发冷清,除了遇见三个老外自反方向放坡下来之外,便再也没有看到其他骑友,更多的则是骑摩托的摩友和自驾的车友们在身边鼓噪着飞驰而过。
随着公路的伸展,海拔也慢慢上升,目光逐渐高于周边的群山。掠过它们极目远眺,风景越来越辽阔,秋色越来越浓郁,山的层次也越来越丰富了。
远山上的松林和路边的杏枝早已遍身金黄,在夕阳映照下更好像加了一层滤镜一样,秋天的傍晚,充盈着满目的暖色调。
终于到了观景台,竟然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确确实实地低估这条路的难度。
令人欣慰的是,一路寻秋而来,至此终于将秋光一览无余了,层峦叠嶂好似一排排金黄色的波浪。
观景台上的对话
还没有等我好好欣赏风景,几位自驾来的大叔就走上前盘问起来。
听说我是不到一天的时间骑了150公里赶到这里,他们很吃惊;又听说我今天还打算要回市里,他们就更吃惊了:“今天还要回去啊?!小伙子,我劝你还是在这边找个地方住下吧!”
另外一位大叔开口了:“从这里回北京都是下坡路了,就好骑了。”
我说:“是,我估计十二点之前,我就能到天安门了。”
我们继续聊着,一边对我的毅力称赞不已,一边表示难以理解这样的行为。
最后,我们互相帮忙拍了照片。说句题外话,我用了他们的相机,忽然发现定焦镜头拍人像的效果是真好看,再次点燃了我买一支定焦镜头的小心愿。
临行前他们祝我一路顺风,我回以谢意。
但这样的对话经历多了,心里并没有什么起伏,我从来不觉得运动本身是一件多么值得自夸的事情。
就好像一个木匠夸一个厨子做饭做得好吃,其厨艺也未必多精湛,以彼之长攻彼之短,隔行如隔山罢了。运动的毅力不过是骑行者自然而然应当拥有的素质而已,平凡得很,何须浮夸。
坐在观景台上,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又饱餐了一顿干粮。待了半个小时之后,继续盘山而上。
日落而归
爬到山顶的垭口,大约5点钟,做好保暖开始放坡,便正式踏上返程了,距离回家还剩下130公里。
返程的路上依然秋光无限,但时间已近黄昏,光线晦暗不明,我也几乎不再停留。
6点,抵达霞云岭,天已经黑了,还剩100公里;
7点半,抵达河北镇,吃完剩下的干粮,又买了一瓶水,还剩70公里;
10点,抵达天安门,拍了今天的最后一张照片,还剩20公里;
回家路上买了些宵夜,11点多终于安全到了家,共计290公里。
安全回家之后,昨夜的踟蹰和疑虑也都消失了。虽然身体疲惫不堪,但食欲大开,心情相当舒畅。
我答应自己的事情,一向言出必行,从来不让自己失望。
写在最后
走过蒲洼乡这条路之后,北京大大小小的公路大概已经骑过八九成,仍然有待完成的线路只剩下春天的密云水库,秋天的喇嘛沟门和六石路了。
对于一个骑游党来说,很多线路一旦走过,就变得索然无味了,需要寻找新的旅行地了。等我把北京的骑行线路都骑过之后,打算写一个北京骑行线路汇总。
但眼下,我需要琢磨一个全新的骑行旅行方式。于是,买折叠自行车的想法再次浮现在脑海里。
有了折叠车,我就可以带着它坐火车,甚至地铁和公交车,便能拓展很多没有去过的地方。走路太慢太累,开车又不够亲近,用骑行的方式刚好细细体会一个地方的人文风景和烟火气息。
我想起来,年初去过的环白洋淀,国庆节骑过的十三陵,还有更早之前骑过的盘锦辽河口,诸如此类的小城市和小地方,都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愿车轮不息,好奇心永恒;
愿生活有趣,年轻的心不老。
至此,今年的骑行已矣,且另待时机成熟吧。
责任编辑:虾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