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专栏

赛事春天在哪里?十种模式如何能博得满堂彩

12月18日,美骑将在广州召开“第三届美骑高峰论坛”,就自行车行业的现象和问题展开讨论。而每年年底,也正是各行各业进行年终总结的时候,所以本次论坛恰逢这样的时间举行,可以说是兼顾了行业的回顾与展望。

虽然论坛还未开始,我也还没有动身前往广州,但在众多议题中,我依然想先选择一个最感兴趣也最有体会的谈谈我的看法——《赛事春天在哪里?热度能持续吗?》。

——写在最前

2016年对于整个自行车行业来说确实是不同寻常。

在世界赛场,钟天使、宫金杰、王美银等一大批车手博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单车产业上,智能单车热度未完全散去,共享单车便已井喷式超越;在整个行业中,万达体育、天珺体育等的强势加入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本,也引入了蓝波车队、环广西世巡赛;而对于国内的业余赛场而言,热度丝毫不减,参与人数稳步提升。

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于火爆的业余赛场而言是必须关注的,那就是在全国都在办赛,每周都有赛事冲突的情况下,自己的比赛究竟如何才能博得满堂彩?而这也正好与美骑高峰论坛的议题不谋而合,所以个人在这里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模式一:与职业赛绑定的业余赛

中国自行车赛事模式

在职业赛的举办期间,同期举办业余组的比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了。环青海湖、环中国、环福州等职业赛均有这样的玩法。

究其原因,业余组广泛的关注度自然是重要的因素,而借助于职业赛事完善的相关配套,同期举办业余组比赛也绝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可以借助职业赛的影响力和宣传手段,将同期的业余赛直接拉至很高的规格,比如今年的环太湖业余组。

这种模式不可厚非,而如果想要将这样的业余赛推到新的高度,最重要的一点源于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宣传和执行方面的共享。职业赛为业余赛提供更好的配套,业余赛为职业赛吸引更多的关注,这才是共发展的路。

如果只是想着靠举办业余组吸引点车手来比赛,而相关配套与职业赛已完全脱节,那么真不如别挂职业赛的名字,因为这样真的会降低大家对好不容易升到2.X级比赛的兴趣。

模式二:靠高奖金吸引人的业余赛

中国自行车赛事模式

笔者有幸参加过近年来总奖励最多的业余自行车赛——“2015年五陵原全国自行车公开赛”,当时公布的总奖金是60万,而抛开奖品,纯粹的奖金也绝对让人眼红。所以我把当天斩获两冠一亚的王学丽称为“吸金王”绝对不过分。

虽然后来的比赛很难像五陵原这样的大手笔,但很多新比赛甚至小比赛用高奖金吸引车手的做法也是屡见不鲜。当然这样的做法确实会吸引一批高水平车手参加,但这不见得有利于推进赛事的长期健康发展,如果你第一年总奖金20万,第二年降到10万,第三年降到5万,参赛人数还可能稳步提升吗?或许很难。

更重要的是,高额的奖金并不一定会吸引当地大众车友的参与积极性,因为他们基本都是与奖金无缘的。所以这样的模式,我觉得只适合“一炮而红”,更重要的是让参与者体会到比赛的不寻常之处。如果你现在去问当年参与过五陵原比赛的车手,他们除了会说奖金高之外,也一定会对一天6个组的角逐记忆犹新——全国有几个比赛能在一天办完男女公路、男女山地和团体组的?(是山地不是山马)

模式三:推崇挑战自我的长距离挑战赛

中国自行车赛事模式

与高奖金截然不同,还有一种“不在乎奖金”的长距离挑战赛也非常火爆。

“磨坊”和“马自骑”是最早推行这样模式的比赛。后来2015年崛起的PBP将这样的模式推向了全国,而川藏极限挑战和骑闯天路又将这样的比赛精英化和竞技化,可以说让传统的个人挑战赛逐步丰满起来。

拿笔者最熟悉的PBP挑战来说,2016年全国举办了近百场、累计行程上万公里的挑战赛,总参与人数说是全国各种比赛最多相信并没什么问题。而PBP推行的模式与最初的“磨坊”其实是类似的:不计名、不发奖,纯粹的挑战自我。而这样会调动起很多大众车手的积极性,尤其是中老年车手,他们对于业余比赛拿奖基本是没什么兴趣的,而单纯的骑游时间长了他们也会厌倦,所以这样的挑战模式正和他们心意。

这样的长距离挑战赛其实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机遇在于它可以极大的宣传举办地的人文、风光、美食等,风险是在于不封路的安全隐患。因此也有人说这是“在夹缝中晒太阳”的比赛。但是从最近红牛、美骑分别举办自己的长距离挑战可以看出,大家对于这样的模式还是认可的。

模式四:元素丰富的骑行嘉年华

中国自行车赛事模式

嘉年华的概念究竟是何时引入业余自行车赛事的,笔者是不知晓的。但如今,单车嘉年华确实成为众多业余赛中发展非常好的一种模式。

从大了来说,嘉年华可以包括产品展示、体验、销售,技术交流、文艺表演、骑行赛事等多个环节;从小了说,嘉年华可以在举办业余组比赛的同时,举办亲子骑行活动,吸引大众参与。

所以无论嘉年华的大与小,一定都是有与其相匹配的成熟模式的。举一个简单例子,笔者上个月参加过一场在重庆綦江举办的小型嘉年华,模式就是“业余竞技组+亲子体验赛”,选手们去赛道比赛,亲子组则在起点进行活动,解决了“比赛开始现场就冷清”的传统尴尬。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模式会极大地扩展参与人群的范围,会让更多的企业愿意投出赞助。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脱鞋一定要先脱右脚的德根科尔布——目标是世界冠军

下一篇:记录点滴,留存心底——朝阳轮胎车队2016年赛季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全部
  • 踏月而来 2016-12-14 10:41

    少年,少年,自行车运动的春天! 现在的业余自行车赛,几乎没有学生组(小学、初中、高中),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组的比赛,把众多上、放学在马路上飚车的同学引导到安全,科学,积极向上的正规的自行车运动中来。 一个单车孩子,会有一个家庭的关注,一个追风少年,会有一个班的关注,一支校园自行车队伍,会有一个学校的关注。。。

    +1

    1
    回复
    举报
  • 我爱山马 2016-12-13 17:18

    气氛很重要,目前都是高名气车手和高额奖金吸引眼球,往往忽视人文。

    +1

    0
    回复
    举报
  • jack19 2016-12-13 17:17

    2020年才8000万…怎么样也得要有十分一人口的比重才能玩吧

    +1

    0
    回复
    举报
  • 慕少艾 2016-12-13 16:15

    亲子赛嘛,带着小孩一起玩玩,大人都喜欢这样

    +1

    0
    回复
    举报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推荐骑客

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