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专栏

川藏骑士铁血情 ——8天极限挑战《铁血骑迹》观后感

铁血骑士

有这样一条路,很多人为之倾倒。

在大家的印象中,这条路是洗涤心灵的路、是贴近自然的路、是彻悟生命的路。经过多年的积淀,它的魔力越来越大,每年吸引的挑战者也越来越多,每一位挑战者都以能战胜它为荣。它就是我们熟悉的川藏线。

——记

“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

说到川藏线,国内的自行车爱好者肯定不会陌生。作为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骑行路线之一,川藏线的美景不言而喻,但它的难度却将很多向往它的人拒之门外。对大众而言,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去完成川藏线骑行已经是一件足够艰苦的事,而如果将时间压缩到10天甚至8天,这一切听起来就有些不可思议。

可就是在这样有些“不可思议”的氛围下,2014年,8天川藏自行车极限挑战应运而生。来自全国的精英车手们于5月8日从成都出发,要力争在8天完成川藏线的骑行,最终张树桥以8天23小时11分成绩完赛。

2014年,贺丁丁创造了7天22小时58分的记录,成为国内有记载以来第一位8天内完成川藏线骑行的车手,而他的这一记录也让大家对2015年的第二届8天川藏极限挑战充满了期待。

2015年,8天川藏极限挑战迎来了全面的爆发。除了车手的覆盖范围更大、实力更强外,外界对于挑战的关注度也水涨船高。距数据统计,挑战直播关注度在2014年是300万人次,到2015年时已飙升至6000万人次,而这个数字在2016年定格在1.2亿人次。

“做大家都喜欢的骑行挑战。”这是活动的发起人豪客对8天川藏极限挑战的认识和希望。的确,他是在“不可思议”中开创了一种新的挑战模式。这种不可思议,一方面是路线选择的不可思议,这是在国内层出不穷的山地赛、爬坡赛中实现的一种突破,同时也在世界的自行车赛中别具一格;一方面是参与人群的不可思议,提倡精英化的思路,让每一位参赛者在挑战中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做大众化的精英挑战,是思路的突破;最后一方面是宣传方式的突破,因为川藏线挑战赛程长,所以传统的平面媒体甚至单纯的网媒都并不很适合赛事曝光,因此赛事的宣传战场转移到了微博、论坛、微信,通过“以车友为主,覆盖各方人群”实现赛事的宣传。

如果说用一句话去形容8天川藏极限挑战,我想“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可能最为贴切。

挑战

对手?其实都是朋友

2015年孙晖创造新的全国川藏骑行男子纪录之后,他的关注度在2016年迎来飙升。在器材、实力均有提升的情况下,大家期待他在新赛季有所突破。

2016年5月21日,第三届8天川藏极限挑战如约而至。被誉为“川藏男神”的孙晖又一次开启了他的挑战之旅。但这一次他除了要挑战自我外,还要迎接一个新对手——“丽江风神”廖海森。在挑战前半段,廖海森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与孙晖相互胶着。

在比赛的后半程两人相遇,资料片《铁血骑迹》中有这样一段画面:孙晖和廖海森都呆在一家店面里,外面下着瓢泼大雨,两人在做夜间雨战前的准备。而问到孙晖关于廖海森的问题时,孙晖说:在场上我们看起来是对手,其实大家都是朋友。

孙晖的这番话道出了川藏极限挑战非常特别的一点——竞争。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8天川藏极限挑战其实在竞争方面是有别于传统的竞赛的,他弱化了选手们之间的对比,强调自我的超越。主办方对每一位选手的关注度都保持统一,不会因为你是记录保持者就总报道你,因为你是今年的新人就不给予你很多关注。车手间竞争的弱化让“对手”的概念也变得模糊,正如丁涛在接受采访时询问张树桥的情况时一样,他其实关注的并不是张树桥是否比自己骑的快,而是他是否平安顺利。

一种存在实实在在竞争却让大家觉得温暖的比赛,也许就是豪客口中所说的“大家都喜欢的骑行挑战”。

骑行

难度?用词语形容会乏力

在《铁血骑迹》中,川藏神兽张树桥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说到川藏线,无论别人用怎么样的语言去形容它的难度,当你自己开始骑行后,你会发现形容的难度都是不够的。

张树桥从2011年就开始尝试10天川藏极限挑战,但他在完成一半之后就放弃了,原因就是难度比他想象的要大很多。2014年,他参加8天川藏极限挑战,最终用时8天23小时11分完赛。2016年,他将成绩提升至8天2小时50分。

这21个小时的提升对于张树桥而言,是无数次刻苦训练换来的成果,对于全国的车友而言,这是川藏线艰苦的印证。而这也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到“文字有点乏力”。

其实2016年8天川藏极限挑战资料片《铁血骑迹》中并没有过多地去讲述川藏线有多难,反倒是用多角度的航拍和跟随为我们呈现了川藏线一路有多美,但正如古话中那句“最美风光在险峰”,如果这样的美景近在咫尺,似乎也就不那么让人觉得珍贵了。

在资料片呈现的情景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不是什么东达山、怒江72拐,而是孙晖和廖海森一同在深夜冒雨骑行、是张树桥挑战前细心准备、是徐以珍坚持后获得成功——也许我们压根理解不了是什么力量赋予了他们这般的勇气,但我们能确信,川藏线会因为这样一群挑战者而被更多人记住。

感到

感动?还好我没有放弃

飞扬徐以珍在观看《铁血骑迹》时动情地落了泪。也许这一场挑战对她来说真的太难忘了。作为首次参加川藏极限挑战赛的女车手,她受到的关注度其实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她自身,因为是首次参赛,所以大家对她的实力并不是十分了解,而且众所周知,女性川藏线骑行的完成难度会高于男性,加上在这样大强度情况下骑行,能否顺利完赛是一个疑问;另一方面是因为比赛的另外一位女车手艾清,在2015年一鸣惊人的她这一次迎来了飞扬的挑战,两人的较量势必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不过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参加挑战,飞扬一路上骑得比较艰难。而当大家陆续完成挑战后,她依然在路上,强烈的心理反差让飞扬非常纠结,但最终她还是坚持骑到了拉萨。

我会在拉萨等你完赛——丁涛向飞扬说。也许这样看似平淡的话给予了飞扬无限的能量,而我们所说的温暖,大概就是如此吧。

情怀

情怀?这是对心灵的洗涤

在2016年的川藏极限挑战中发挥出色、被封为“川藏风神”的廖海森在《铁血骑迹》资料片里这样讲述:我们可能并不是为了比出什么高低,只是为了在这一路的挑战上,重新认识自我,因为我们传递的都是正能量。

的确,即便你完成了8天川藏极限挑战,也并不能像很多业余赛事那样拿到高额的奖金,但这并不妨碍参与者们的热情。而这般热情一方便来自对川藏线的向往,一方面来自对自己更强能力的期待。

无论你和别人还有怎样的差距,只要你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就是成功。

8天川藏极限挑战更多的提倡的是自我的挑战,而不是无限的攀比,在这里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你骑多少钱的车,用多少钱的装备,但大家会关注你一路上的表现,这种表现绝不仅仅是体现在成绩上,也体现在一种毅力、一种坚持、一种奋斗上。

一个不能超越自我的人是不可能完成8天川藏极限挑战的。

biketo (4 - 10).jpg

收获?这是能让人落泪的资料片

《铁血骑迹》播放的过程中,有笑声也有抽泣。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车友应该也是完成过川藏线骑行的。当看到影片中一些画面时,他忍不住向身边的朋友说道:真的是太难了!你无法想象这一路多么辛苦,我真的佩服这些能8、9天骑完川藏线的人。

从影片本身角度而言,作为并非精心剪辑的资料片,《铁血骑迹》里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特效秀技,甚至一些画面让人觉得不够精细,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所有人对影片的好评。归根结底,是源于影片最真切的情感表达——所有的魅力,都蕴藏在沿途的风光之中;所有的难忘,都蕴藏在了每句话之中。

我们身边有很多骑行爱好者,有一种,叫川藏铁血骑迹。为他们致敬,为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致敬。

作者:王伟颉

责任编辑:四川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图片水印。)

上一篇:影像志|HEROS+SHIMANO:极速战场上的国庆狂欢趴

下一篇:读懂红牛坠山赛:奖金过百万的“自杀式”极限风暴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全部
  • 左眼的世界 2016-10-17 19:30

    去年看骑闯天路的时候心灵有一股震动!

    +1

    1
    回复
    举报
  • 踏月而来 2016-10-13 08:40

    《铁血骑迹》,这部片子能挂到美骑网上让大家看吗?

    +1

    0
    回复
    举报
  • XXX_XXX_wanna 2016-10-12 08:02

    这个每天得骑多少公里

    +1

    0
    回复
    举报
  • 浪人情歌 2016-10-11 15:37

    以前一直以为骑闯天路就是这个,原来不一样啊……

    +1

    0
    回复
    举报
  • 你背后的300基佬 2016-10-11 14:00

    骑闯天路 8天极限挑战 傻傻分不清了

    +1

    0
    回复
    举报
  • 以酒自戕⑤ 2016-10-11 13:52

    关于错别字,85%的原因都是因为催更。

    +1

    0
    回复
    举报
  • oldfish 2016-10-11 12:35

    渐渐的发现,美骑小编們的错别字挺多的,希望大家提高警惕,越做越好。

    +1

    0
    回复
    举报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推荐骑客

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