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资讯

外媒盘点:5款可玩性极高的林道山地车

什么是林道(trail)山地车?林道山地车的后轮行程大多为110-140mm,车架的重量,几何角度都与DH山地车有着很大的不同,林道山地车的骑行风格为上坡和平路占70%,下坡的比例占30%。其实林道山地车的乐趣和可玩性跟DH、enduro相比也丝毫不差,相反它更适合我们这些业余车友。林道山地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骑行强度以及技术要求比较低,玩家从中可以享受到更多骑行的乐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pinkbike推荐的5款可玩性极高的林道车型,作为读者的你觉得哪辆车更符合你胃口呢?

1、yeti SB4.5c

yeti SB4.5C

Yeti的命名规则很简单,SB4.5c代表了4.5英寸(114mm)行程。SB4.5c搭配YETI长而低的几何,29er轮径,Fox Float 34 140mm前叉,67.4°的头管角度,这些都预示着它可不是你们看起来的那般内敛。

yeti SB4.5C

当然它的价格也不便宜,整车搭配X01传动系统和RSC刹车,SB4.5c是全碳车架,使用了Yeti的黑科技Switch Infinity,为车手提供了足够的站立空间,走线干净,刹车、变速和升降座杆均采用内走线,整车外观富有科技感。SB4.5c车架仅支持1x传动,没有前拨安装座,但不幸的是,Yeti同样决定放弃ISCG接口。虽然SRAM X01离合锁死后拨与正负齿盘片的搭配可以极大的降低掉链等问题,但建议最好还是能使用一个很小的上导链器来完全消除掉链的风险。

yeti SB4.5C

SB4.5c车架前后端的空间都有所增加,后端最大支持29*2.3的外胎,前端空间所支持的空间更大。现在市场上流行同时支持29er和27.5+的设计,但是SB4.5c仅针对29er。

yeti SB4.5C

现在的Switch Infinity避震设计已经不像2014年刚发布时让人感觉的那么激进了,Switch Infinity避震设计的原理是:将两根很短的Kashima涂层滑轨(与Fox合作设计)安装在车架五通之上,其主转点载体能沿滑轨上下移动,可以操控自行车的后轮轴轨迹。当通过行程初段时,转点沿滑轨向上移动,自行车的后轮轴运动轨迹向后,能够提升踩踏性能。当后轮运动的它行程的深处,转点会向下移动,减少链条张力并能更好的吸收大震动。这个载体本身在每个方向上只能运动几毫米,但足以影响避震器的表现,特别是与单转点避震设计相配合时。

yeti SB4.5C

SB4.5c爬坡的操控比SB5更平稳,虽然它的后轮行程只有114mm,但仍可以保持后轮能紧贴地面不会打滑,还有足够的支撑保证踩踏效率。SB4.5c的上坡与Trek Fuel EX相当,但Yeti的Switch Infinity避震系统在站骑或大力踩踏时的移动更小,这有效的减少了踩踏时的能量损耗,而且可以让我们无论是在爬坡还是下坡时都无所顾忌的把FOX DPS后胆一直开启。

yeti SB4.5C

千万别小看它那114mm的后轮行程,SB4.5c完全能在崎岖的地形保持良好的操控和避震效率,当然这得归功于29er大轮径以及优秀的车架几何(SB4.5c是彻底的现代几何,但又不过于激进,它的后下叉很短只有437mm,它还拥有较缓的头管角度)。和Kona Process 111对比,Yeti有着更舒适的避震感受,在行程初段就有很好的灵敏度,而且在转向时可以提供更多的牵引力从而帮助你干净利落的过弯。

详细配置单:

发布时间:2016年6月

售价:6899美元

车重:11.68公斤

后轮行程:114mm

后胆:Fox Float DPS

前叉:Fox Float 34 Factory,140mm Boost规格

腕组:Cane Creek 40系列

传动:SRAM X01 11速小套

制动:SRAM Guide RSC

牙盘:Race Face Turbine 30t

中轴:Race Face BB92

把横:Easton Haven 740mm 碳纤维

把立:Easton Haven 55mm

升降座管:RockShox Reverb

坐垫:Yeti/WTB定制款

把套:Yeti锁死把套

花鼓:DT Swiss 350

车圈:29 DT XM401

外胎:前Maxxis Ardent 29*2.4/后Ikon 29*2.2

yeti SB4.5C

优点

1:优秀的Switch Infinity避震设计

2:高效的踩踏和避震效率,无论上坡下坡都能轻松应对

3:外观简洁大气,全车内走线

不足

1:水壶安装孔在车架下管下方

2:车架过于昂贵

3:114mm的后轮行程其实还是略显不足

2、ibis Ripley

IBIS

自Ibis Ripley问世起,它完美的性能获得了众多车友的一致好评。Ripley带给车友的不仅仅是它优异的性能,更是因为它可以提供给车友更多的乐趣,这些都归功于其优秀的车架强度和简单粗暴的避震结构,Ripley能第一时间反馈路面情况。

IBIS

为了提供更完美的避震感受,Ripley配备了Fox FLOAT DPS EVOL后胆,高效的踩踏平台和柔软富有线性的避震回馈让这整辆车更加激进。

IBIS


在五通处,Ripley采用73mm BSA五通。另外其内走线布线方式也做了调整,Ibis提供了多种导线盖,车手可以根据需要自己选择走线方式。变速方面,Ripley使用Shimano XTR变速套件,不仅性能优异而且调校更加省心。

IBIS

Ripley采用了由Dave Weagle开发的DW-Link结构,主连杆直接跟后三角连接,从而确保悬挂系统不受传统避震结构影响,提高了踩踏效率,并极大减少了刹车干扰和扯链等问题。

IBIS

IBIS

Ripley无论是上坡或者下坡都表现的非常出色,这得益于DW-Link结构出色的避震效果和高效的踩踏效率。虽然上坡没有SB4.5c那般生猛,但是它也是一台优秀的登山机器。至于下坡,120mm的后轮行程使得无论是下坡还是小幅度的腾跃都可应付自如。

详细配置单:

发布时间:2016年9月

售价:7899美元(单独车架2999美元)

车重:12.38公斤

后轮行程:120mm

后胆:Fox FLOAT DPS EVOL

前叉:Fox Float 34 黑管,Boost规格

腕组:Cane Creek

传动:Shimano XTR 11速中套

制动:Shimano XTR

牙盘:Race Face Next SL

花鼓:DT Swiss

把横:Race Face SixC 6C 800mm 碳纤维

把立:Race Face Turbine 40mm

升降座管:FOX Transfer Kashima 125mm

坐垫:WTB Silverado 2015

把套:Race Face把套

车圈:ibis

花鼓:DT DT Swiss

外胎:Schwalbe Nobby Nic 29*2.25

优点

1:高效的DW-Link结构

2:风格更加激进,却没有牺牲爬坡性能

不足

1:7899美元的售价过高

2:虽然风格激进但不适合重口味车友

3:重量不具优势

3、Whyte T-130C Works

T-130C

Whyte是由Jon Whyte一手创办的英国自行车品牌。对Whyte稍微熟悉的车友都知道,Whyte之所以能在如此多的自行车(软尾山地车)品牌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是以英国路况为设计重心的。Whyte是现代林道车型变化的先行者之一。上管适度加长,以适应更短的把立,头管角度控制在66-67度间,中管更加倾斜以应对爬坡。

T-130

车架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放置水壶架及水壶,这一点设计的相当人性化。同时T-130C采用了四连杆避震结构,可以舒适放心地飞越起伏的落差和穿越崎岖的山林。

T-130C

整车搭配了RockShox Reverb Stealth 125mm行程的升降座管,如今升降座管在trail车型上越来越普及。在后胆方面,T-130C选配了Fox Float DPS,在整体色调上也与车子更加搭调。

T-130C

T-130C拥有非常好的踩踏平台,较长的轴距和渐进的几何使得它在越野方面表现令人满意。传动方面T-130C搭配M8000小套和Race Face Next SL牙盘,性价比颇高。

详细配置单:

发布时间:2016年9月

售价:5999美元

车重:12.7公斤

后轮行程:130mm

后胆:Fox Float DPS

前叉:Fox Float 34 Factory,130mm FIT4阻尼系统,

腕组:FSA Orbit

传动:Shimano M8000 11速小套

制动:Shimano M8000

牙盘:Race Face Next SL带32T盘片

中轴:Race Face threaded

把横:RaceFace SIXC 760mm 碳纤维

把立:Whyte 50mm

升降座管:RockShox Reverb Stealth 125mm行程

坐垫:Whyte

把套:Whyte锁死把套

花鼓:Whyte 28孔

辐条:DT Swiss Comp Race

车圈:27.5 Whyte 30mm碳圈

外胎:Maxxis Ardent 27.5*2.25

车架几何

优点

1:性价比较高

2:路感反馈优秀,避震结构易于维护

3:一台优越的冲山机器

不足

1:车架的橡胶轴承的密封性不是很好

2:转向太过精确灵敏,不适合初学车友

4、Intense Primer 29c

INTENSE

Intense Primer 29c采用了全新的VPP避震结构,具备长距离低姿势的几何设计,与曾经的Intense有着很大的不同。Intense Primer 29c原厂配置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丧心病狂的9500美元,但整车配置非常惊艳,整车装配了SRAM XX1 eagle 12速套件。作为现在Intense旗下29er产品的继承者,这台战车算是Intense现今产品线中最顶级的车型之一。

FOX DPS后胆

VPP避震结构保证了一个稳定的踩踏平台,改进后的VPP双连杆设计,被Intense创始人兼设计师Jeff Steber称为JS减震设计,即使在最颠簸的环境中依旧能保证稳定和连贯的踩踏平台。130mm的Fox 原厂Float EVOL后胆则保证了整车越过障碍物时的舒适性。后轮轨迹表现也很优秀,即使是身体离开坐垫之后,在沙土路面时,依旧能够有着29er产品中最顶级的表现。

INTENSE的全碳后三角

这台车的几何设计已经在多个场景中表现出为了兼顾爬坡和下坡进行了妥协,允许车手在爬坡时进行有效的踩踏的同时不失操控性以及下坡时的稳定性。全新的Primer 29c比上一代Intense 29er车型明显“硬”很多,主要因为车架连接处有很明显可见的额外补强,强壮的五通和加大的摇臂也都很显著的提升了车架硬度。特别是Boost 148规格的使用,更宽的轮胎和更短的传动距离有效加强了整车硬度!

INTENSE

Intense Primer 29c采用了Renthal把组,如今Renthal把组已经了豪华整车的标配了

后轮细节

额外的Boost 148规格的后轮使得整车拥有更充足的轮胎预留空间,即使是耐力型宽胎也可以毫无压力的安装上。

下坡表现

也许17.25英寸的传动长度不是现行林道29er上最短的,但Primer 29c依旧是最富有乐趣的车型之一。超长的45.5英寸的轮距(M尺寸),依旧使得Primer充满了吸引力。Primer让车手可以发挥全力,即使是在快速和富有难度的下坡地形中。

上坡表现

在Intense位于亚利桑那州Sedona的场地进行测试时,布满岩石的上坡路段展现了Primer 29c的巨大优势。这些坚硬、凸出的岩石地形很能够将29er的性能表现出来。在布满岩石的上坡地形上,这台车依然可以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速度前行。Primer 29c 75度的坐管角度设计让车手能够在站立和坐骑姿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台M尺寸的车有着23.5英寸的长上管,保证前轮优秀的操纵感。

详细配置单:

车架几何

发布时间:2016年8月

售价:9499美元

车重:11.56公斤

后轮行程:115mm/130mm可调

后胆:Fox Factory Float EVOL

前叉:Fox Float 34 Factory,130mm Boost规格

腕组:Cane Creek

传动:SRAM XX1 eagle 12速中套

制动:Shimano XTR

把横:Renthal Fatbar 760mm 碳纤维

把立:Renthal 60mm

升降座管:RockShox Reverb Stealth 150mm行程

坐垫:Fabric Scoop Radius Pro

把套:Intense锁死把套

花鼓:DT Swiss 240 Boost

辐条:DT Swiss

车圈:DT Swiss XMC 1200

外胎:Schwalbe Nobby Nic 29*2.25

优点

1:座管角度非常舒适

2:VPP的结构简直完美

3:舒适优异的操控性

不足

1:需要更换更为抓地和耐用的外胎

2:售价已经不是一般的昂贵了

5、Kona Process 134 DL

KONA 134

Kona在2013年首次推出Process车型,自推出之日起,这款车便凭借着可玩性高的特点受到车友的追捧。功能全面,号称是Process系列“淘宝爆款”的134后避震行程134mm,前叉行程140mm,Kona官方认为134并不能被定义为XC级别,它能应付更大的障碍,能应对需要体力踩踏的上坡和崎岖的下坡,正适合那些什么路况都想骑的人。

车架细节

后刹油管与升降座管线管沿着下管向后延伸。

134 DL配置

134总共分为三个版本,从高到低分别为134 Supreme、134 DL和134,此次盘点的车型为134 DL,它配备了Rockshox Pike RC 140mm行程前叉、Rockshox Monarch RL后避震、Shimano XT变速套件,还配备了KS Lev Integra升降座管,售价为3799美元。

碳纤维与铝合金搭配的连杆

强壮的碳纤与铝合金连杆,肌肉感十足。Process采用单转点避震系统,Kona全避震车型基本上都采用这样的设计,但是在Process发布之初,就已经对低上管几何进行设计的调整。连接中管的碳纤和铝合金摇臂构成了“摇臂独立避震”系统,它与一个U型连杆连接。这个连杆直接固定在后胆下端,不需任何衬套或其他多余零件。134mm的行程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不过就像这个车型中其他车款一样——最终目标是为了达到最佳几何结构,而非单纯的避震行程长度。在短后下叉、长上管与所需的外胎宽度之间进行调整,134mm可以马上变成一个神奇的数字。Kona想让所有的Process车型都保持一致的杠杆比曲线,这样所有车款都会具有相似的避震反馈。最新款的Process车款都重新设计了立管上管连接处的补强片。

134 DL

就像其他兄弟一样,134的基本元素基本一样,更长上管、更短后下叉、结实牢固的车架、坚硬的后三角,还有更短的40mm把立,以适应长上管。从第一代推出到现在,Process 134的几何就没变过,还是保持很低的跨高,很适合身高较矮的人。低跨高与低重心设计正是Process精髓之处,这样的设计赋予它好玩的个性。立管高度很低,后三角刻意增加强度,由U型连杆转点、特殊造型后上叉与超宽主转点共同组成。车架由6061铝合金抽管制成,后上叉借由一支碳纤摇臂连接到前三角。Process设有内走线开口,后刹油管与升降座管线管分别沿着上管与下管分布。在下管下方还有水壶架安装孔,虽然不是很理想的位置,但有总比没有好。

爬坡表现

134 DL的设定很容易,没有什么太麻烦的操作,如果你是个喜欢省事的人,那这就很合你胃口。车上的Rockshox Pike有气压表(贴在左叉脚下方),只要按照车手体重调整就好,这对不知该如何下手的人很有帮助。调整好之后你就可以出门了,好好在山路上跑个几趟。坐上车之后,心中浮现出一个感觉那就是平衡。腿部空间充足、短把立、低重心,这种状态具有明显的稳定性。134 DL不是一台XC车,但爬坡并不逊色于XC。爬坡过程中车辆整体平衡,前轮不会乱飘,可以流畅地前进并保持抓地力。134 DL能搞定爬坡、树根和乱石,不会出现重心过度后移的现象。身体重心可以很轻易移动,以便对各种爬坡姿势进行变换。当身体前倾或是站起来摇车时,后轮可以紧贴地面,不会有弹跳的现象。

下坡表现

大概没有任何山地车的下坡性能可以跟DH车型相比,要是你骑的是台小行程车,却还能有类似感觉的话,那它一定是134 DL。134具有大行程车的所有特点,只是强度有所降低。它没那么粗壮,也没那么沉重,不过它适合下坡的基因,仍然会令那些钟爱下坡的人嘴角上扬。Kona的几何数据与低重心设计,都让134成为一台下山机器。虽然头管角度有68度,不过134 DL仍然能让你以战斗姿势下坡。车上搭载的780mm Kona XC抬升车把,能保证充分的操控。

说到过弯,134 DL过弯非常稳定,在转弯时,很容易维持重心位置。如果你能像Seb Kemp一样做出夸张的动作,134 DL的低上管能给你超大空间发挥创意。面对大落差时,134 DL也能完全hold住,即便已经用完大部分行程,避震的支撑还是足够,不致于有严重的打底情况出现。

详细配置单:

发布日期:2016年5月

售价:3799美元

车重:13.2公斤

后轮行程:134mm

后胆:RockShox Monarch RL

前叉:RockShox Pike RC,Solo Air 140mm

腕组:FSA Orbit

传动:Shimano M8000小套搭配KMC X11链条

制动:Shimano M615

牙盘:RaceFace Aeffect SL

把横:Kona XC 780mm 铝合金

把立:Kona XC 35mm

升降座管:KS Lev Integra

坐垫:WTB Volt Team / Volt Team 250

把套:ODI Ruffian MX

花鼓:前久裕155mm/后久裕142x12mm

辐条:不锈钢材质 14g/条

车圈:WTB STs i29 TCS

外胎:前DHF EXO DUAL TR 27.5*2.3/后Tomahawk EXO DUAL TR 27.5*2.3

优点

1:价格实惠

2:良好的爬坡及下坡

不足

1:Deore刹车并不是很够用

2:整车过重(当然售价也便宜啦)

3:水壶安装孔在车架下管下方

责任编辑:tommy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图片水印。)
本文来源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热门评论
  • StvenMstang 2017-01-11 22:43

    所有的缺点都是贵,太TM贵

    查看回复(2)

    +1

    2
    回复
    举报
    • 我爱sworks 2017-01-11 23:12

      的确,认同!大众化一点就好!

      +1

      0
      回复
      举报
    • 雷克雅未克的雪 美骑编辑
      回复我爱sworks
      2017-01-11 23:48

      但这些都是小众的运动,所以器材也不会便宜到哪里去,更何况公路车其实还更贵呢

      +1

      0
      回复
      举报
  • 江山太平 2017-02-05 18:47

    为什么没一辆买得起的

    查看回复(1)

    +1

    0
    回复
    举报
    • 雷克雅未克的雪 美骑编辑 2017-02-09 09:02

      确实一般平民玩家想买一辆好点的软尾还是得死命咬咬牙的

      +1

      0
      回复
      举报
  • 亢奋的嘎嘎 2017-01-17 15:36

    这售价。。。让我感觉还不如买前几天那个16年十佳DH车。。。。

    查看回复(1)

    +1

    0
    回复
    举报
  • look大法好 2017-01-11 22:51

    whyte感觉不错

    查看回复(1)

    +1

    0
    回复
    举报
  • 全部
  • 冯勉恒 2017-03-13 14:46

    你们这些骑行爱好者都是一群只知道配置的屌丝,都是一群艾斯比

    +1

    0
    回复
    举报
  • 单车狂魔 2017-01-14 21:20

    habit 4

    +1

    0
    回复
    举报
  • Fukeung.Wan 2017-01-12 15:12

    看了那么久,还是买不起

    +1

    0
    回复
    举报
  • 亮火虫快节奏 2017-01-12 11:39

    134不错

    +1

    0
    回复
    举报
  • blizzard0514 2017-01-12 00:30

    又是买不起系列推荐!

    +1

    0
    回复
    举报
  • 永恒切尔诺 2017-01-12 00:13

    买不起

    +1

    0
    回复
    举报
  • 我爱sworks 2017-01-11 23:11

    yeti的最喜欢!

    +1

    0
    回复
    举报
  • 雷克雅未克的雪 美骑编辑 2017-01-11 23:03

    不过我还是一如既往支持我大yeti

    +1

    0
    回复
    举报
  • 宇乐伊文 2017-01-11 19:12

    沃德添,除了贵,还是贵。

    +1

    0
    回复
    举报
  • 星空1971 2017-01-11 19:10

    万国攒车,还巨贵

    +1

    0
    回复
    举报
  • 加载更多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