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专栏

半世纪的单车回忆!首届全运会冠军马文品专访

马文品 title.jpg

在采访报道全国场地自行车冠军赛第三站(北京芦城站)期间,BIKETO记者在进行拍摄报道中,遇到一位头发斑白的摄影爱好者。由于比赛场地是在远离市中心的北京芦城技术学院进行,而且比赛并没有做太多的媒体宣传推广,记者好奇地询问老人如何得知比赛信息时,才发现这位老人原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全运会的场地自行车冠军——马文品。

马文品老师,今年已经74岁。当年她参加首届全运会的时候还是19岁的事情。一眨眼间,这已经是超过半个世纪的事情。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与现在大部分专业运动员轨迹不同,马文品走上场地自行车运动员之路,完全由于家庭的熏陶和个人的兴趣。由于马文品的父亲喜欢骑车,他给还年幼的马文品买了一台小24寸自行车。马文品跟着父亲学习骑行,也渐渐爱上了自行车的运动。后来,国家要举办全运会,全国各省市举办选拔赛挑选运动员。马文品报名参加区里的选拔赛,过五关斩六将,最后成功入选了北京队,成为了北京自行车队的第一批成员。由于马文品的速度快和爆发力强,她被选入了场地自行车项目,并且在首届全运会上获得了2公里团体赛的冠军。

55年前的场地自行车和55年后有什么区别呢?虽然场地大小是一样的,但是场地却并不是现在的木板地,而是水泥地。在水泥场地摔下来,运动员很容易受伤。在北京,马文品说这也是近10年才在芦城和老山建起了木板地的场地自行车车场。

至于装备上,在1958年马文品训练时使用的是天津飞鸽品牌的车。在1959年全运会举办在即时,国家才动用了外汇买了德国和意大利进口的自行车。在重量方面,马文品说当时的自行车为9公斤,而现在则只要7公斤(根据UCI标准,场地自行车需要在6.8KG以上)。

当时的内胎问题,是挺让马文品烦恼的东西。可能是橡胶质量问题,当时的内胎容易爆胎。而只要一爆胎,她们就会场地滑下来,容易受伤。她表示现在内胎已经比以前的结实很多。

比较有意思的是,半个世纪前,马文品这一批队员已经能穿上有点专业的“琐鞋”。根据马文品的描述,当时她们穿的皮鞋下面会带壳,但相对现在的产品,当然是没有那么轻和漂亮。

马文品一共参加了两届全运会,都收获了金牌。退役后,她依然热衷于自行车,她还曾是自行车项目的裁判。在年过花甲的她,依然显得相当活跃。她给我们展示了她在退休后登上的报纸,做过的采访。她在退休后拿了5个专科证书。在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爱上了摄影,当然最爱是拍摄自行车项目。马文品说她自己最爱拍的是年轻的女运动员,因为看到她们,她总会想到以前当运动员的自己。

上一篇:弗鲁姆退赛致2014环法格局剧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