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游记

德瑞奥三国骑行之旅(七)梦境般的阿尔卑斯山

带着无法带走精致的火车模型这个遗憾,作者搭火车到了下一站继续骑行,在阿尔卑斯山脚享受那梦境般的美景。


由于昨天傍晚就开始下雨,并且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是有雨的天气。因此,我放弃了从Innsbruck骑到Füssen(菲森 )的计划。而是乘火车至 Mittenwald(米滕瓦尔德),然后再骑行至菲森,骑行路程由原计划110公里缩减到70公里。而事实证明,这个调整是正确的,既没有失掉骑行阿尔卑斯的乐趣,也没有耽搁计划的景点和行程。

早晨一起床,便推开窗子看到外面厚厚的云层,浓厚的雾气一直冲进屋里,外面是哗哗的小雨。此时心里感觉比外面的空气还要冰凉。但一转念,这雨中的阿尔卑斯是不是上天给我的一种赏赐呢?路还是一样的,但景致或许更不一样。而事实也证明,这雨中的行程注定不会让人失望!

趁早来到火车站,买了最近一班到Mittenwald的火车,大概10点多便到站。很爽的是,车站的寄存箱足以塞下我偌大的背包和杂物;不爽的是旁边商店老板不让我在他家门口空着的长椅上吃别人家买的东西。呵呵,倔强的德国人!车站门口,有几名士兵,拿着花名册在站前点名,那20多个刚到的小伙子是不是要开始军旅生涯了。望着还在下着的小雨发愁,此时从不远处便来了一个骑行队,都是15/16的孩子和长辈们在雨中骑行,他们身穿雨衣,裤子和鞋子都湿了,可依然在雨中有说有笑。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彻底轻松了,骑行是不需要顾虑的。

安排到这个城市的原因就是著名的小提琴。Mittenwald是著名的小提琴生产地,号称德国的小提琴故乡。早在17世纪中叶就已闻名整个欧洲了。我虽然不会拉小提琴,但非常喜爱小提琴演凑,家里更是有很多小提琴的CD。

小提琴商店

正是出于对小提琴的喜爱,我特意安排了到这里来,除了逛一逛克茨世家的小提琴商店,还有一家著名的制琴博物馆。

超市门外好风光

在小城一家超市门口拍摄的景色。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生活,再能开上一辆图片中敞篷的golf,岂不是一件人生美事!

小提琴博物馆

左图是博物馆外墙,进到博物馆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工作台。但这个工作台显然不是现在制作小提琴的地方,这里所摆放的工具和用料应该都是百年以前的物品。而就是这样看似简陋的工具依然可以制作出精美绝伦的工艺作品。

小提琴部件与涂装材料

【左图】小提琴各个部件的介绍;【右图】给小提琴上漆染色的原材料

Martin Kriner与他的琴

Mittenwald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工匠:Martin Kriner。其家族制作的小提琴(1820-1850年左右)在美国市场上都是几千甚至上万美元的价格。右图是1875年由Martin Kriner制作的小提琴。

其实这个制琴博物馆并不大,慢慢转下来最多2个小时也差不多了。但这里面看点很多,它不仅展示了提琴的制作过程,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提琴生产的演进及所带来的音乐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名匠所制作的小提琴,还有许多曾经在音乐家手中使用过的小提琴(比如著名的莫扎特)。所以,我们不难看出,Mittenwald在欧洲小提琴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谈其发展,Mittenwald早在17、18世纪就开始出现制琴业,并且是欧洲最早将制琴工业化的地方。这里除了盛产制琴所需的枫木和云杉木之外,Mittenwald还是阿尔卑斯山上重要的运输通道。由东瑞士、奥地利以及意大利各地的商业运输均会途径于此。于是,很自然地这里将小提琴乐器进行了商业化,从而奠定了提琴制造工业的地位。在Mittenwald,最著名的制琴世家当属克茨(Kolz)家族,它是促使Mittenwald制琴工业发展的奠基人物,他的作品是Mittenwald制琴派的代表,也是本地最大的制琴家族。然而Mittenwald的繁荣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没落,随着东欧、美国及日本制琴工业的崛起,Mittenwald的制琴业也走向了衰败。今日我们能看到的就是这个制琴博物馆以及1858年成立的制琴学校。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图片水印。)

上一篇:德瑞奥三国骑行之旅(六)寻觅传说中的黄金屋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家都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   注册

您还可以输入200
  • 全部
举报成功,管理员会尽快核实及处理
安全提示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推荐骑客

推荐文章

热门推荐